歌舞西陵望,衣冠渭北游。
应从天上乐,不为世间留。
龙去鼎湖晚,雁飞汾水秋。
群臣泪横臆,空拜翠云裘。

【注释】

《挽仁宗皇帝辞五首》: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三年(823)诗人任宰相时,为追悼唐敬宗而作的。此诗为第五首。

“歌舞”二句:指唐宪宗在位期间,因宠信宦官而造成政局动荡不安。西陵、渭北:都是长安附近的地名。

“应”句:言唐穆宗虽已驾崩,但唐敬宗即位后,依旧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

“龙”三句:意谓唐宪宗自驾崩后,唐敬宗即位,不久又驾崩,致使唐穆宗和唐敬宗相继去世,国运衰微。

“群臣”两句:唐敬宗在位期间,荒淫无道,群臣皆感绝望,因而泪流满面。翠云裘:用翠羽装饰的袍子,代指官服。

【赏析】

《挽仁宗皇帝辞》共五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全诗写景抒情,情中寓景,情景交融。前四句描写唐敬宗在位期间的奢靡享乐,以及唐宪宗驾崩、唐敬宗即位后,国家大权落入宦官手中所造成的政治混乱。最后两句写唐敬宗即位后,朝臣们深感绝望,因而涕泪横流,空拜翠云裘(即官服)的情景,表达了对唐敬宗的不满和失望。

首联“歌舞”二句,点明题旨。上元节是唐朝的节日之一,本该欢度佳节,但作者却从反面着笔,以歌舞来反衬当时的荒淫无道。“西陵”、“渭北”,是长安附近的地方,这里借指唐敬宗的游乐之地。“望”,“游”,都是动词。“衣冠”,借指朝廷大臣。“衣冠”一词,既表明当时朝廷大臣的身份,也暗含对他们的讽刺意味。

颔联“应”句,承上启下,说明唐敬宗继位后,仍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天上乐”,指皇帝所享的荣华富贵。“不为世间留”,意思是说皇帝享受够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便要回到天上去。这一句既写出了唐敬宗对人间的不满足,也表现出他追求神仙生活的幻想。

颈联“龙去”二句,写唐敬宗驾崩后的情况。“鼎湖”,传说黄帝曾炼九鼎于湖中得仙。据《旧唐书·高宗诸王传》载:“显庆四年(659),诏发卒万人,修章华宫。帝将幸之。”这里用此典故,意谓唐敬宗驾崩后,他的尸骨被葬入九鼎之中。“雁飞”,指唐敬宗死后被葬于庄墓。“汾水”,是唐敬宗的葬地所在。这两句既是对唐敬宗生前行为的否定,也是对他死后命运的嘲讽。

尾联“群臣”二句,是说唐敬宗死后,朝廷大臣们感到绝望,纷纷痛哭失声,只有空拜翠云裘而已。翠云裘是唐代官员的一种礼服,代指官服。这句诗既表达了对唐敬宗的不满和失望,也表现了朝廷大臣们的悲哀。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揭露了唐敬宗荒淫无道、骄奢淫逸的生活,同时批评了唐宪宗、唐敬宗两代皇帝的昏庸无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