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书橐盛儒林,禹穴时容探万寻。
嗜好自同皇甫癖,写传应慰献王心。
此于取与无伤义,盍以幽奇付赏音。
犹说冬官未通借,览之安得有千金。
次韵王弱翁借书钱君
钱家书籍装盛儒林,禹穴时容探万寻。
嗜好自同皇甫癖,写传应慰献王心。
此于取与无伤义,盍以幽奇付赏音。
犹说冬官未通借,览之安得有千金。
注释:
- 次韵:这是一首和诗,即作者在别人(王弱翁)的诗作中找到了灵感或启发,因而也创作了一首相应的诗歌。在这里,“次韵”意味着作者根据王弱翁的原诗来创作自己的诗歌,保持了原诗的主题和意境。
- 借书:这里指的是向人借阅书籍,以便阅读学习。
- 钱家书橐盛儒林:钱家的书库装满了儒家的经典文献,如同树林一般繁茂。书橐(tè),是指装载书籍的书箱。
- 禹穴: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洞穴,这里比喻藏书丰富。
- 嗜好自同皇甫癖:这里的“皇甫癖”可能是指皇甫湜(约778-855年)的爱好或嗜好,皇甫湜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酷爱古文。作者用“同”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爱好。
- 写传应慰献王心:写传记可以慰藉献王(唐玄宗)的心思,因为献王对古文很有兴趣,喜欢阅读和研究。
- 此于取与无伤义:这里的“取与”指的是索取和给予,“伤义”则指伤害了道义。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于是否应该接受别人的馈赠或者给予别人财物这个问题的看法。
- 盍以幽奇付赏音:何不将这份珍贵的礼物作为赞赏的礼物送给我呢?“盍”是“何不”、“何不去”的意思,意为为什么不去做某事。
- 犹说冬官未通借:冬官指的是管理典籍的官员,冬官未通借意指没有得到允许就擅自借阅。这里可能是在批评那些未经允许就擅自借阅书籍的行为。
- 览之安得有千金:如果能够欣赏和理解这首诗的人,他们一定会认为这首诗有千金的价值。这里的“千金”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强调这首诗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和诗,作者是根据王弱翁的原诗来创作的。诗的内容主要围绕书籍、学问和道德观念展开。
第一句“钱家书籍装盛儒林”,描绘了钱家的书籍装得满满的书房,象征着知识的力量和学问的渊博。第二句“嗜好自同皇甫癖”,表达了作者对古文的爱好,与皇甫湜一样热爱古文,追求文学的高雅境界。第三句“写传应慰献王心”,提到了献王(唐玄宗)对古文的喜好,以及写传记可以慰藉献王的心思。第四句“此于取与无伤义”,讨论了接受或给予他人财物是否会伤害道义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五句“盍以幽奇付赏音”,建议将这份珍贵的礼物作为赞赏的礼物送给作者。第六句“犹说冬官未通借”,批评了那些未经允许就擅自借阅书籍的行为。最后一句“览之安得有千金”,表达了对这首诗价值的高度评价,认为它有如千金般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学问、道德观念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同时,通过和诗的形式,传达了友谊和尊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