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叠小山亭馆静,落花红雨园林。
画楼风月想重临。
琵琶金凤语,长笛水龙吟。
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苔墙藓井夜沈沈。
无聊成独坐,有恨即沾襟。
【注释】:
数叠小山亭馆静,落花红雨园林。
画楼风月想重临。琵琶金凤语,长笛水龙吟。
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苔墙藓井夜沈沈。无聊成独坐,有恨即沾襟。
【赏析】:
《临江仙·其二》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对时局动荡的不满和对知音的怀念。
“数叠小山亭馆静,落花红雨园林。” 在一座座小山之间,建有几座亭台馆榭,它们静静地伫立在一片落花红雨之中,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的“小山”指的是江西上饶一带的山水,“亭馆”指的是山间的楼阁亭台。这些亭馆虽然安静地站在那里,但是它们的周围已经被落花红雨所笼罩,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里的“红雨”指的是花瓣飘落的景象,而“落花”则是指春天已经过去,花朵开始凋谢。因此,这里的“红雨”也暗指了时间的流逝。
“画楼风月想重临。琵琶金凤语,长笛水龙吟。” 在这里,词人想象自己回到那座画楼上去,重新欣赏那里的风月美景。他拿起琵琶,弹奏着金凤之曲,又吹起长笛,发出水龙般的声响。这里的“画楼”指的是那座美丽的楼阁,“风月”则是指那里的风景和音乐。这里的“金凤”指的是一种乐器,而“水龙吟”则是一种乐曲的名称。通过这样的描述,词人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
“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在这里,词人感慨自己曾经遇到的知音已经很少,而自己也因为年老色衰而失去了他们。这里的“青眼”指的是古代文人之间的相互赏识,而“白头”则是指年老色衰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描述,词人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怀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感叹。
“苔墙藓井夜沈沈。” 在这里,词人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景象。他站在苔藓斑驳的墙上,看着井台上长满青苔的石壁,听到远处传来的虫鸣声。这里的“苔墙”指的是墙上长满了苔藓的墙壁,而“藓井”则是指井台上长满了青苔的井口。通过这样的描绘,词人表达了他对夜晚寂静氛围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无聊成独坐,有恨即沾襟。” 在这里,词人表达的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他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感到无聊透顶;每当心中有所怨恨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这里的“无聊”指的是无所事事、闲得发愁的状态,而“有恨”则是指心中有怨气或不平之事。通过这样的描述,词人表达了他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译文】:
在小山间几座亭楼安静地伫立在那里,周围的园林被落花红雨点缀得如诗如画。
我在画楼上想象着再次欣赏那美好的风景,拿起琵琶弹奏出金凤之曲,又吹起长笛发出水龙般的声响。
我惋惜曾经遇到的知音已经很少,也因为年老色衰而失去了他们。
我站在苔藓斑驳的墙上,倾听着井台上长满青苔的石壁发出的声音。
我无聊时就独自坐在房间里,心中若有怨恨便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