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
过了空相忆。
千里音书无处觅。
渺渺乱芜摇碧。
苍天雨细风斜。
小楼燕子谁家。
只道春寒都尽,一分犹在桐花。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
②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
③寒食:二十四节中,清明节前一日至清明节后一日的期间为寒食节。
④相忆:彼此思念。
⑤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⑥音书:书信。
⑦渺渺:形容迷茫的样子。
⑧苍天:天空。
⑨细风斜:微风倾斜。
⑩小楼:小楼阁。
⑪桐花:梧桐树的花。
【译文】
清明时节,寒食过后,我独自一人,遥望远方,想念着你。尽管距离遥远,但我却找不到你的任何消息。
远处的荒芜之地上,乱草摇动着碧绿的叶子,显得十分凄凉。此时天空中的风雨细细地飘洒下来,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小楼。
燕子飞来飞去,不知道是谁家的燕子呢?我以为春天已经过去,春寒应该已经消失,但仍然有一丝春意留在梧桐树上。
【赏析】
此词是一首写雨中春怀的词。全词以雨景和景物描写,表达了词人孤独、思念的心境。
起首二句:“清明寒食。过了空相忆。”点明了季节,交代了时间——清明寒食之际。“过了空相忆”则表明自己独处时思念对方的心情。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深意。清明寒食,本是赏心悦目的好时光,然而词人却独自在家思念远人,可见他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过片三句:“千里音书无处觅。渺渺乱芜摇碧。”进一步描绘了词人的心境。他四处寻找音信,却杳无音讯;只见远处荒芜之地上的乱芜摇曳碧绿的叶子,似乎在诉说着他的思念之苦。这里的“音书”,既指书信,也可以理解为消息;“渺渺”,形容迷茫的样子;“悠悠”形容遥远而漫长;“渺渺乱芜摇碧”,既描绘了荒草萋萋,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下片换头三句:“苍天雨细风斜。小楼燕子谁家?”这两句词人转而写景。苍天细雨斜风,小楼上燕子双双飞舞,却不知这是谁家的小楼。这里,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小楼比喻为燕子的栖息之所,既表现了词人对小楼主人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自己身处高处而无法接近的无奈心情。
结末一句:“只道春寒都尽,一分犹在桐花。”词人至此,才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那就是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心中的那份春意依然存在。这里的“桐花”既指梧桐树叶,也可以理解为春天的美好记忆。
整首词以雨景和景物描写,抒发了词人孤独、思念的心情,语言优美而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