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头山中石头路,三年石上行三度。
岁衣十疋饭两盂,有底踉蹡走风雨。
来得郁然无白须,鸣弲跨马东南趋。
梦回楚徼隔鸿雁,日落赣江思鲤鱼。
苔香草舍云生处,青壁无梯鸟飞去。
山根野店酒旗风,似我江南桃叶渡。
渡头翠浪吹长鲸,兰舟欲渡不得停。
苍梧陈词叫帝子,天高水阔心怦怦。
邅余车兮遗余褋,倒卷缁尘入衣褶。
山中春去不归来,苦笋生孙蕨生叶。
【注释】
桂东:地名,今广东东部。
云头岭:山名。
得:得到。白须:指白发。
郁然:郁郁葱葱的样子。无:没有。弲:古乐器,这里指马。鸣弲:鸣响的琴声。
楚徼:楚国南部边境地区。
日落赣江思鲤鱼:比喻思念家乡的心情。
桃叶渡:渡口名,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
苍梧陈词叫帝子:苍梧郡是古代楚国的属地,这里借指作者所怀念的故乡。
邅余车兮遗余褋(wò jié):我乘坐的车,留下我的衣襟。
倒卷缁尘入衣褶:把黑色的尘土倒卷进衣服的褶皱里。
山中春去不归来:春天已经过去,它不再回来了。
苦笋生孙蕨生叶:苦笋和嫩蕨都生长起来了。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赴任途中经过江西云头岭时,看到沿途风景秀丽,便写下了这首七绝。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句“云头山中石头路,三年石上行三度。”描绘出一幅山中行走的画面,石头路崎岖不平,三年内诗人走了三次。这两句既写出了山路的艰难险峻,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岁衣十疋饭两盂,有底踉蹡走风雨。”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况。一年只有十匹布做衣服,两碗饭,却能够抵御风风雨雨。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第三句“来得郁然无白须,鸣弲跨马东南趋。”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他虽然年岁已长,但依然精神矍铄,迈着矫健的步伐向东南方走去。这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自信与坚定,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第四句“梦回楚徼隔鸿雁,日落赣江思鲤鱼。”则转入对故乡的回忆。诗人梦见自己回到了楚国边境,隔着鸿雁远望故乡;而当太阳落山之时,他又想起了那条在赣江里游弋的鱼儿。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巧妙地将诗人与故乡联系在一起。
接下来的五句“苔香草舍云生处,青壁无梯鸟飞去。”则是对故乡景色的描绘。苔藓散发着清香,草舍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地方;青壁上没有梯子可供攀援,鸟儿自由地飞翔而去。这些生动的景象不仅描绘出了故乡的自然风光,更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第六句“山根野店酒旗风,似我江南桃叶渡。”则是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山脚下的旅店挂着酒旗随风飘扬,这让我想起了江南的水乡桃叶渡。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怀念之情,又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两句“渡头翠浪吹长鲸,兰舟欲渡不得停。”则转入对离别场景的描述。渡头泛起翠绿色的波涛,一只巨鲸在波浪中翻腾;然而船只正要过河,却不能停留片刻。这句既表现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