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良独艰,吾兄独安止。
不止郊园外,只止尘埃里。
脩为止至善,孝爱止为子。
眷言兄止之,得止以为喜。
至止内泓澄,非心止弗起。
止静有馀欢,止中得妙理。
勿谓止为难,止躬徒正己。
止乎吾未见,致知知止矣。
兄乎止孰似,兄止无端涘。
艮止视兼山,止斯千万祀。
止斋和七五兄次渊明止酒诗韵
【注释】
止斋:即王守仁,字伯安。
七五兄:指张九龄的哥哥张九皋(张九皋,字子高)。
次渊明:《诗经》中《诗经·卫风·淇奥》:“彼其之子,邦之司直。”郑玄笺:“此句取义于《淇奥》,言彼其之子,能为邦之司直也。”这里用“次”字指代王守仁。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守仁与朋友张九皋的对仗之作。诗中以“止”为主题,表达了作者追求道德修养,实现理想人生的思想。
首联“知止良独艰”,表明了王守仁追求道德的坚定和执着。他认为,真正的道德修养需要达到“知止”的境界,这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颔联“吾兄独安止”,则是在赞美张九皋的道德品质。他认为张九皋是一个真正懂得道德的人,他的言行举止都符合道德的要求,因此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敬仰。
颈联“不止郊园外,只止尘埃里”,则是在表达王守仁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道德修养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为。只有内心达到了真正的修养,才能真正做到“止”的境界。这里的“止”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境界。
尾联“至止内泓澄,非心止弗起”,则是在强调内心的修养。他认为,真正的“止”是需要内在力量的支持的,这种力量来自于内心的清澈和平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止”的境界。这里的“止”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境界。
最后两句“勿谓止为难,止躬徒正己”,则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追求。他认为,真正的“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整首诗以“止”为主题,通过王守仁与张九皋的对话形式,表达了他们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