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须将取猬毛磔,裁管縳成鸡距长。
谁言鼠须不足齿,也复论功翰墨场。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鼠须笔为题。下面是逐句释义:
编须将取猬毛磔,裁管縳成鸡距长:这里说的是将鼠须与猬毛混合编织在一起,然后裁剪成笔杆的形状。这里的“编”指的是制作笔毛的意思。”将取”可能是指取自某种材料或者工艺。“刺猬毛”是一种动物纤维,用于制笔的笔毛。“磔”是一个动词,表示撕裂的意思。“裁管”指的是修剪、剪裁的动作。“縳”可能是指用线绳捆绑的意思。“鸡距长”是指笔毛的长度,类似于鸡的脚爪。
谁言鼠须不足齿,也复论功翰墨场:这里的“谁言”是一种反问,表示质疑。“不足齿”可能是形容鼠须的质地柔软细腻,不足以作为书写的工具。然而,作者认为鼠须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用于书写。“也复论功翰墨场”意味着即使鼠须的价值有限,但它在书写领域中仍然有一定的作用和贡献。这里的“翰墨场”是指书写的场所或领域。
关键词注解:
- 编须:制作笔毛的过程。
- 猬毛:一种动物纤维,用于制笔的笔毛。
- 磔:撕裂的动作。
- 裁管:修剪、剪裁的动作。
- 縳:用线绳捆绑的意思。
- 鸡距长:笔毛的长度,类似于鸡的脚爪。
- 谁言:质疑,表示质疑的态度。
- 不足齿:不值得作为书写工具,有贬义色彩。
- 也复:表示再次,强调了鼠须的价值。
- 论功:讨论价值,评价贡献。
- 翰墨场:书写的场所或领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鼠须笔的制作过程进行描写,表达了对鼠须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肯定。诗人从鼠须的材质和制作过程入手,揭示了其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同时,通过反问和强调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反思。这首诗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鼠须在古代被视为无用之物,但在现代社会中,它们却成为了书写的必需品。诗人的这种转变和思考,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