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露摇井梧,明河涵左界。
酣眠知何益,筋力久已懈。
馀氛薄中餐,幅巾无所挂。
欲去岂不能,有兴辄中败。
浮醅济瓜茗,阴鼎漉姜芥。
忽醉此山中,解衣如脱械。
凉飔扫地生,尘暑焚香迈。
空巢见落毛,石发卷如虿。

秋暑饮僧舍分韵得界字夜露摇井梧,明河涵左界。

酣眠知何益,筋力久已懈。

馀氛薄中餐,幅巾无所挂。

欲去岂不能,有兴辄中败。

浮醅济瓜茗,阴鼎漉姜芥。

忽醉此山中,解衣如脱械。

凉飔扫地生,尘暑焚香迈。

空巢见落毛,石发卷如虿。

注释:

  • 秋:指秋天。
  • 暑:炎热的天气。
  • 饮:在这里指的是喝酒。
  • 僧舍:和尚的住所。
  • 分韵:即分韵作诗。
  • 界:界限、边际。
  • 夜露滴落在井边的梧桐树上,明月照耀着左方的界限。
  • 酣眠:在酒席上喝得大醉后沉沉睡去。
  • 何益:有何益处?
  • 筋力:体力。
  • 久已:已经很久。
  • 馀氛:残留的气息或余味。
  • 幅巾:幅巾是古代的一种头巾。
  • 欲去:想要离开这里。
  • 岂:怎么。
  • 能(neng):能够做到。
  • 兴:兴致、兴趣。
  • 浮醅:浮在酒面上的泡沫。
  • 济:用来过滤、清洗的意思。
  • 阴鼎:在暗地里煮东西。
  • 摏(jié):用刀切。
  • 姜芥:生姜与芥末。
  • 忽醉此山中:突然喝醉了。
  • 解衣如脱械:形容喝醉之后,衣衫不整的样子。
  • 凉飔(suī)扫地生:凉爽的微风扫过地面,带来清新的感觉。
  • 尘暑:被灰尘和暑气笼罩的炎热。
  • 焚香:焚烧香料。
  • 空巢:空空荡荡的鸟巢。
  • 落毛:落下了羽毛。
  • 石发:石头上的草木生长出来的样子。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一个秋天夜晚,一位醉酒之人在僧舍中饮酒作诗的情景。全诗通过对酒、月、星辰、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幽远的夜晚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首句“夜露摇井梧,明河涵左界。”描绘了夜晚的景色,露水洒在井边的梧桐树上,明月照在左方的边际上。这两句通过写景为下文的饮酒作诗做铺垫。
    第二句“酣眠知何益,筋力久已懈。”点出了主人公在酒席上喝醉了,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好处,体力也变得疲惫不堪。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
    接下来的句子“馀氛薄中餐,幅巾无所挂。”描述了主人公在喝酒时,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清淡了,他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系在头上。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醉态和心境。
    第四句“欲去岂不能,有兴辄中败。”表示主人公虽然有离开的念头,但总是因为兴致未尽而失败。这两句反映了主人公的矛盾心理,既有想要离开的愿望,又有无法摆脱的欲望。
    第五句“浮醅济瓜茗,阴鼎漉姜芥。”描写了主人公在酒席上,用浮在酒面上的泡沫来代替茶,用暗地里煮的东西来代替生姜和芥末的烹饪方法。这两句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烹饪方式,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六句“忽醉此山中,解衣如脱械。”表达了主人公突然在山中醉倒,衣服散乱如同被脱掉一般的情景。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醉倒后的狼狈模样,以及他对这种状态的自嘲和无奈。
    最后两句“凉飔扫地生,尘暑焚香迈。”描述了凉爽的微风扫过地面,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同时,焚烧香料以驱除热气也显得有些多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醉倒后的状态,以及他对这种状态的无奈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