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香影拂西斋,萱草前临小槛开。
待尔忘忧与蠲忿,争如无事起灵台。

【注释】

合欢:指萱草,又称“忘忧草”。灵台:指心中的烦恼。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题斋室的二首七绝。第一首写西斋前萱草和合欢花,并由此而想起自己的心事。第二首抒发对萱草、合欢花的感怀,表达了对世事不扰的内心境界的追求。两首诗均以咏物言志为主,但各有侧重。《郡斋夜坐》一诗,诗人在斋室读书,因窗前有合欢花盛开,遂即景成吟,借萱草来表达自己对世事不扰的内心境界的追求。

“合欢香影拂西斋”,开篇点明题旨:西斋中有一盆合欢花,其香气拂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却为下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萱草前临小槛开”,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眼前的萱草。他发现这株萱草正生长在窗前的栏杆旁边,仿佛正在迎风而开。这里的“临”字,既表明了萱草的生长位置,也暗示了诗人与它之间的距离。

“待尔忘忧与蠲忿”,“待尔”指的是等待这株萱草开出美丽的花朵。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这株萱草一样,忘却忧愁和愤怒,恢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里的“蠲忿”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烦恼的消除。

“争如无事起灵台”,“争如”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状的不满。他觉得如果自己能够没有烦心事,那该多好啊!这里的“灵台”一词,是指心中的烦恼。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这些烦恼,回归到内心的平静之中。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通过诗人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了一个静谧而美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诗人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的方式,那就是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忘却世俗的纷扰。这种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正是诗人一直以来所坚持的。

第二首诗则是诗人自述对萱草、合欢花的感情。他发现这株萱草、合欢花都长得很茂盛,就像他的心境一样宽广、豁达。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因为他知道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面对。于是,他希望萱草、合欢花能够帮助他驱散心中的烦恼,使他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萱草、合欢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琐事的关注和思考。这种关注和思考使他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刻美好时光,也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