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无主亦清秋,荞麦为谁先白头。
萤不照身常隐见,鸥燕求世自沉浮。
【注释】
- 秋日有感:即《秋日有感》诗,作者在秋天有所感悟。
- 桂花无主亦清秋:桂花虽然无人欣赏,但它依然能保持它的清香,正如诗人虽不被理解,但仍然保持他的高洁。
- 荞麦为谁先白头:荞麦因为生长在干旱的山区,所以它的叶子会先变白,这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 萤不照身常隐见:萤火虫不会因为有人看到它而发光,所以它会经常在黑暗中出现。
- 鸥燕求世自沉浮:鸥和燕都是生活在水面上的鸟类,它们会随着水的深浅而选择是否下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世界和自然的感悟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桂花、荞麦、萤火虫和鸥燕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桂花无主亦清秋”,诗人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桂花虽然没有人观赏,但它依然能够保持它的清香,就像诗人虽然不被理解,但他的内心依然纯洁。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即使没有人欣赏,也要坚守自我,保持内心的清净。
次句“荞麦为谁先白头”,诗人通过对荞麦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慨。荞麦因为生长在干旱的山区,所以它的叶子会先变白,这是它适应环境的方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要有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第三句“萤不照身常隐见”,诗人通过对萤火虫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萤火虫不会因为有人看到它而发光,所以它会经常在黑暗中出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要有追求自由的勇气,去追求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最后一句“鸥燕求世自沉浮”,诗人通过对鸥燕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鸥和燕都是生活在水面上的鸟类,它们会随着水的深浅而选择是否下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要学会适应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通过对桂花、荞麦、萤火虫和鸥燕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悟。这种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