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色外本无身,不踏阎浮末世尘。
说与达多何用许,如来元自等冤亲。
【注释】
阎浮:梵语阿修罗(Apsaras)的音译。即阿修罗,亦称“天”,在佛教中指欲界六天中的一界。末世尘:指人间红尘。达多:梵语Dhātu,意为菩萨行者。说与:告诉,告知。何用许:何必要回答、解释。如来:梵语Arahati,意为“无量寿佛”。元:原本。等冤亲:即“等因缘”。
【赏析】
这是一首颂文。颂文是古代一种以歌颂功德为主的文章。作者借赞颂佛的功德,表明了他对佛的崇敬之情。
首二句写佛本无色身,不入人间红尘世界。即事者,即目所见,实即眼前所见之事。“早知”句,谓佛本来没有色身。佛之本然,为法性空,非色身。此乃从体上言之。“不踏”句,谓佛虽本无色身,然而他并不入于人间红尘世界。此乃从用上言之。“不踏”者,犹言“不住”。“阎浮”,即阿修罗,梵语阿修罗,意译“有头”,意谓有形体者。末世尘,指人世间。此言佛既然无色身,当然不入于人间红尘世界也。
三、四句写佛之功德,说明其与众生同为一体,故不必答对。“说与”句,谓向谁而说?“达多”句,达多,梵语Dhātu,意为菩萨行者,此即下文所云“如来元自等冤亲”。达多,梵语Dhātu,意为菩萨行者,此即下文所云“如来元自等冤亲”。何用许,意谓有何用答对?“如来”句,谓佛之功德广大无边,与众生无异,故应一体而论,无需分疏问答。“元”字,原义为“根本”,引申义为“原本”。
全诗结构严谨,前后照应,层次分明。前两句先设境,后两句即兴发感概。中间两句,承上启下,由佛之无色身而及佛之功德。“达多”句,既承上启下,又点明佛之功德广大无比。“如来”句,既承上启下,又指出众生与佛之关系,使文章更加完整。
这首诗通过颂扬佛的功德,表达了作者对佛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佛的赞叹,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