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柯早得秋,羁鹤易知晓。
幽人带星起,古木叫孤鸟。
帘影一丈高,曙色万里杳。
人稀苍茫内,树立浩荡表。
安知南征云,不自厌纷扰。
秋光接岩气,终觉风味少。
红矜木蓉丽,白惜渚莲夭。
观妄眼已空,触物思还悄。
贺公岂真狂,有激或成矫。
归登神圣台,一笑万缘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进行分析概括,最后指出情感态度。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以及手法等。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分别描绘了一幅图画:早晨起床,看到秋天的景色;羁旅中的孤鹤容易知晓秋意;幽静的人带着星星起床,古树发出鸟叫声;帘影高高地升起,曙色万里无际;人稀少,苍茫一片,树立的高大伟岸;哪里知道南征的云,不自厌纷扰。秋光接岩气,终觉风味少;红矜木蓉丽,白惜渚莲夭;观妄眼已空,触物思还悄;贺公岂真狂,有激或成矫;归登神圣台,一笑万缘了。
【答案】
(1)早晨起来,看到了秋天的景色(或“清晨起床”)。
(2)羁旅中见到秋天的来临(或“羁旅中的孤鹤易于感受秋天的气息”)。
(3)幽静的人带着星星起床,发出鸟叫声(或“幽静的人带着星光起床”)。
(4)帘影高高地升起,曙色万里无际(或“日出时分,帘影一丈高,曙色万里杳”)。
(5)人稀少,苍茫一片,树立的高大伟岸(或“人稀苍茫内,树立浩荡表”);哪里知道南征的云,不自厌纷扰(或“哪里知道南征的云,不自厌纷扰”)。
(6)秋光接岩气,终觉风味少(或“秋光接岩气,终觉风味少”)。
(7)红矜木蓉丽,白惜渚莲夭(或“红矜木蓉丽,白惜渚莲夭”).
(8)观妄眼已空,触物思还悄(或“观妄眼已空,触物思还悄”)。
(9)贺公岂真狂,有激或成矫(或“贺公岂真狂,有感或成矫”)。
(10)归登神圣台,一笑万缘了(或“归登神圣台,一笑万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