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凄咽不堪听,曾送征人万里行。
今日玉关长不闭,谁将旧曲变新声。

诗句原文:

渭城凄咽不堪听,曾送征人万里行。

今日玉关长不闭,谁将旧曲变新声。

译文:
在渭城这个地方令人心碎的声音让人难以忍受,我送走了那些远行的征人,他们在万里之外行走。现在玉门关长时间未关闭,是谁将古老的乐曲改编成了新的风格?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代表作之一,以渭城和玉门关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之痛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渭城凄咽不堪听”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渭城的凄美哀怨之声让人难以承受,这种声音充满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这里的“凄咽”不仅仅是声音的美,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深深的忧伤和怀念。

“曾送征人万里行”承接上句,描述了自己曾经送走那些遥远的征人,他们在万里之外行走。这里的“万里行”不仅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心灵的距离,是对远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牵挂。

“今日玉关长不闭”则是对现实的感慨,玉门关长时间未关闭,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沧桑。这里的“长不闭”不仅仅是一个事实,更是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谁将旧曲变新声”是对历史的反思,旧的曲子被改编成了新的风格,这象征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深深期待。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历史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历史和时代的深刻认识,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特色。

《和题李公麟阳关图二首·其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历史和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感受。通过对渭城和玉门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