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无斥堠惟看日,岭近云霄可摘星。
握节偶来观国俗,汉家恩厚一方宁。
【注释】
摘星岭:位于今江西吉安市境内,海拔832米。
斥堠(chù hòu):侦察兵。古时用烽燧传递军情,以监视敌情。
国俗:指当地的风俗民情。
宁:平静安定。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过吉安的摘星岭时所作。诗人从山上俯瞰吉州城,只见城内建筑错落有致,街巷纵横有序,商贾云集,百姓熙攘,一派繁华景象。于是诗人感叹道:“汉家恩厚一方宁。”表达了对国家太平安定的深深祝愿。
路无斥堠惟看日,岭近云霄可摘星。
握节偶来观国俗,汉家恩厚一方宁。
【注释】
摘星岭:位于今江西吉安市境内,海拔832米。
斥堠(chù hòu):侦察兵。古时用烽燧传递军情,以监视敌情。
国俗:指当地的风俗民情。
宁:平静安定。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过吉安的摘星岭时所作。诗人从山上俯瞰吉州城,只见城内建筑错落有致,街巷纵横有序,商贾云集,百姓熙攘,一派繁华景象。于是诗人感叹道:“汉家恩厚一方宁。”表达了对国家太平安定的深深祝愿。
诗句: 1.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 译文:闲暇时去逍遥台游玩,看到南华先生的塑像是独自放在一张床上。 注释:逍遥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华先生,即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里描绘的是庄子的塑像,象征着他的思想。 2. 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译文:没有侍卫和香火,我对着塑像非常敬仰
【译文】 圣人的遗书,议者扁其口,妙斲的质地良在懮。 空留糟粕,难道可以品味?即使有踩踏的痕迹,也投到井里去。 何时一发鸡瓮覆,因而更焚驹项辕。 天光内照宇自泰,人益不累中无闷。 云谁嗣响可晤语,至理竟亦归无言。 【注释】 1. 暇日:闲暇的时间。逍遥台:即今河南登封市嵩岳寺内的“太室阙”前之观景台,相传为夏禹所造。南华:指《庄子•逍遥游》。塑像:《庄子》一书,传说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
陈和叔内翰得庄生观鱼图于濠梁出以相示且邀作诗以纪其事 注释:濠梁:水边。陈和叔内翰:陈师道字和叔。濠梁,即濠水之梁桥,在今河南省临漳县东南。庄周《庄子·秋水篇》有“庄周梦蝶”的故事,后用以比喻人生如梦,世事如幻。陈师道得到一幅庄子观鱼的图画,于是请他作一首诗来记叙这件事。 译文:陈和叔内翰得到庄子观鱼的图画并把它展示给我看,还邀请我写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 赏析:陈师道是宋代文学家
【注释】 1. 暇日:空闲的日子。逍遥台:古代帝王游乐的场所。南华塑像:指《庄子》中庄周的形象,庄周是道家代表人物,被塑造成一位悠闲自在的人物形象。独置一榻旁:独自坐在一张椅子上。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没有侍卫在旁边,也没有香火供拜,庄周的形象让人感到歆羡,于是抒发了一千多字的长诗。 2. 忆昔: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初读南华篇:第一次阅读《南华经》。闳辨如川源
赏析 首句:“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 注释:在闲暇的日子里,游览了逍遥台,看到了南方的华氏塑像独自放置在一个榻旁。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闲暇时光中的一次游历经历,逍遥台是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南方的华氏塑像。这种场景的设置,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性格。 二句:“无侍卫前无香火
这首诗是陈蒙城在南都绿蚁封初拆,西圃芳条换新碧时所作。以下是对各句的逐行释义和赏析: 1. 南都绿蚁封初拆,西圃芳条换新碧。 【注释】南都:指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绿蚁:指酒。封初拆:指打开封存的酒。西圃:指西园。芳条:指嫩枝。换新碧:指换上了新鲜的绿色。 【赏析】首句写酒开瓶的情景,暗示了春意盎然的氛围。次句描绘了西园中嫩枝的新色,与前一句相呼应。 2. 宾僚相遇惜馀春,樽俎留连因促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篇咏史诗。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共三十二个字。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这句描述作者在闲暇之余游览逍遥台,并观赏了南华寺的塑像,他对此非常向往,因此产生了怀念古人的情感,并写下了一首长达1400字的长诗。 - 出入于机泯无际,始卒若环焉可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 韩绛:北宋宰相。庆历三年(1043)登第,任殿中丞、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拜相;次年出为成都知府。“三”指韩绛三次担任地方长官。三人第:指三次任官。辅:辅佐。熙宁四辅中:指在熙宁年间四次入阁拜相。 【赏析】 赞颂了韩绛的功业。首句“三登庆历三人第”,说的是韩绛三次担任地方长官,三次任官。第二句“四入熙宁四辅中”,说的是韩绛四次入阁拜相。两句一气呵成,语势跌宕起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表达了朱郎中在寿昌通判河中府时的心情和感慨,同时也赞美了郑人复君母的精神。 诗句: 1. 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邶风) - 邶风:《诗经》的一部分,通常被理解为表达悲伤情感的诗歌。 - “咏咏凯风”:形容诗歌歌颂的是温和的春风。 - “以成孝子志”:通过诗歌表达了孝顺子女的决心。 2. 郑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郑人) - 郑人:指郑国的人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岩居得幽胜,俗累无忧伤。” “岩居”指的是居住在高山之中的住所。这里的“幽胜”表示这种居住环境非常安静、幽静,而且有独特的优势。而“俗累无忧伤”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以及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所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第二句:“占彼凤山腋,建兹法云堂。” “占彼凤山腋”中的“占”字意味着占据或占有,“凤山腋”指的是凤凰山的旁边或山峡之中
注释: 和仲巽奚山部落:指奚族人的部落,奚人是古时的少数民族。 千里封疆蓟霫间,时平忘战马牛闲。 蓟是地名,在今北京市附近。这里指冀北一带。 时平:时局安定,没有战争。 忘战:忘记了战争。 马牛闲:马牛羊都悠闲自得。 居人处处营耕牧,尽室穹车往复还。 居住的人,在每个地方都进行耕作或放牧,把车子拉到田间地头来回往返。 穹车:驾车。 赏析: 此诗描绘了奚族部落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
注释: 和仲巽:人名 杨无敌庙:纪念抗击匈奴的将领杨继业(杨家将故事中,杨继业战死燕山)的庙 汉家:指汉朝 飞将:指汉代名将马援,字文渊,南阳湖阳(今湖南醴陵)人。少年时与大司马吴汉俱受业于长沙罗侯学兵法。年二十从军西州,以胆勇闻。建武十八年(42),拜为偏将军,封新息侯,后升为未央卫尉。在对隗嚣作战时,他率精兵五千,直捣其心脏,连克五城,因功迁伏波将军。后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击降五楼王
【注释】 ①纳还:归还。公择,即苏轼之弟苏辙。②鼎:古代烹饪器物,这里指烹煮茶水用的鼎。③咏:吟诵、咏叹。④精绝处:精妙绝伦之处。⑤役:驱使。风雷:比喻文辞气势雄壮。⑥贱子:对自己谦称。⑦佳句:妙语佳作。⑧无地放声歌:没有地方可以尽情歌唱赞美。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在友人的赠诗中,不仅赞颂了茶的精妙绝伦和作者的敏捷才思,而且对茶道的精深也作了高度的评价。诗人对友人的才华表示由衷的钦佩
【注释】 宿牛山馆:指诗人在牛山馆所住之处。牛山馆,即牛山驿,故址在今安徽六安市东南三十里。北度关:指南北朝的北中郎关或南中郎关。二句写牛山馆的地理位置和诗人的行程。 孤村四望百重山,使节相陪北度关。 孤村,形容牛山馆周围环境荒凉。四望,四面眺望。百重山,形容群山连绵不断。使节,古代出使外国时随行的官员。二句写诗人在牛山馆四周荒凉的环境中,有使节陪伴着,向北越过关口。 休叹光阴怀往昔
双石层棱倚翠巅,相传尝此会群仙。 系风捕影谁能问,空见遗踪尚岿然。 注释:两座山峰高耸云端,山巅的石头层层叠叠,如同刀削一般锋利,传说这里曾经有仙人聚会,留下了这些奇石。风吹过,石头的影子被风吹起,但没有人知道是谁在那里捕捉了那些影子,只留下这两座巍峨的山峰,依然屹立在那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壮丽的山峰,以及在山顶上曾经举行的一次盛大的聚会。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峰的美丽和神秘
注释:边城射猎取麑麛,这是为了狩猎而设的陷阱。夭䴠仁心所不为,夭䴠是一种鸟类,它们有仁爱之心,不会落入陷阱。鸣角秋山少闲日,秋天的山中很少有闲暇的时光。标名邮馆客慵窥,游客在邮馆里懒洋洋地观察。 赏析:这首诗以“和宿鹿儿馆”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边城秋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出秋山、邮馆等场景,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诗中的“夭䴠仁心所不为”一句,表达了对动物的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