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
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
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
通一万事毕,终不被尘笼。
非尘体不动,本实理含融。
先天唯此物,今古学无踪。
难了意在处,塞顽空色空。
本无有指,妄言色空。
若得妄消歇,真体者何穷。
真体非形相,不离形相中。
幻质皆虚伪,大智发于中。
幻尽觉圆满,心光寥廓通。
此通无对待,天地在其中。
森罗并万像,影现一镜中。
镜中实我体,寂湛印倥侗。
若能同道者,与理本相同。
唯守性清净,眼耳若盲聋。
情忘兼想尽,忽觉己身空。
自了本无物,强以道言通。
此法滞诸学,皆幻质相容。
若离一切相,形体外灵通。
左右逢其源,烦不入胸中。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眷属犹如梦,非冤不遇逢。
如今儿女者,皆再来祖宗。
一根来复去,如观桑叶同。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本”和“末”,“佛性”和“尘笼”。

“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所有的众生都是佛,只要他们能够领悟到这个道理,就能明白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如果人们无法达到这个境界,就会迷失方向,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

“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通一万事毕,终不被尘笼。” 这句话鼓励人们要注重根本,只有把握住了根本,才能理解事物的真相,不会被外界的纷扰所困扰。

“非尘体不动,本实理含融。先天唯此物,今古学无踪。” 这句话强调了物质世界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只是现象,而本质是超越物质的世界,是一种永恒的真理。

在诗句中,还提到了“难了意在处,塞顽空色空。” 这句话指出了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各种偏见和执着,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

“幻尽觉圆满,心光寥廓通。此通无对待,天地在其中。” 这句话总结了整个诗歌的主题,即通过领悟到万物的本质,就能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这种自由和解放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于整个世界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本”和“末”,“佛性”和“尘笼”的探讨,传达了一个核心的观点: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领悟万物的本质,才能真正地解脱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