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
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夸沧海游。
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歧脩。
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
《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夸沧海游》是宋代著名诗人释契嵩的作品。全诗如下:
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
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夸沧海游。
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歧修。
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
诗句释义: 诗人在诗中提到“平昔著书今粗毕”,意味着他之前花费了很多时间写作书籍,如今终于完成。接着,诗人表达了他想要隐居的想法,希望过上清静的隐士生活,即他最终想要回到罗浮山。这里的“罗浮”指的是中国广东省的一座著名山峰,也是古代隐士喜欢居住的地方。
诗人描述了初春时节与他家乡的人相遇的情景,他们在夜晚共同欣赏大海的美景。这里的“故乡子”可能指的是他的家人或者朋友,他们的陪伴让诗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而“终夜更夸沧海游”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对大海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虽然他们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诗人还是提到了自己对家乡风物的珍视,并表示自己并不在乎路途上的困难和挑战。这里的“但贵羊城风物好”表明他对家乡的美好风景十分赞赏和留恋。
诗的最后,诗人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即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隐居于山林之中,度过余生。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诗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通过描绘与家乡人共赏大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亲情和朋友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此外,诗中的隐居生活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