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洒洒,有取有舍。
藞藞苴苴,无真无假。
客来须看,贼来须打。
一条竹篦,天上天下。
背触当锋,任人酬价。
咄哉村僧,少说大话。
龟年收取挂高堂,从他赞叹从他骂。
【译文】
萧索的山风吹落着树叶,有取有舍。
藞藞、苴苴、无真无假。
客人来了必须看管,贼人来了必须打他。
一条竹篦在天上天下任凭你打价。
背触当锋,任人酬价。
咄哉村僧,少说大话。
龟年收取挂高堂,从他赞叹从他骂。
【注释】
(1)萧洒:指风吹落叶的样子。
(2)藞藞:一种草名。苴苴:亦作“苴苴”,一种草名,这里形容草叶茂盛。
(3)贼来须打:指强盗来到时要加以防范和打击。
(4)一条竹篦:指一根竹条做的梳子。
(5)当锋:指山石上的锋利处。
(6)嗤(chī):讥笑的声音。
(7)龟年:僧人名,这里用“龟”字代指僧人。
【赏析】
这首《舟峰长老求赞》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所作的一首偈颂诗,全篇以问答的形式写就,语言简捷,含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禅理的理解与体悟。
首二句“萧萧撒撒,有取有舍。藞藞苴苴,无真无假。”意思是说,风吹落叶,飘然而至,有取有舍。草木茂盛,生长于天地之间,没有真情实感,也没有真假之分。这里的“萧”“洒”“取”“舍”都是动词,“有”和“无”是名词,“真”和“假”是名词性形容词,分别修饰动词。这几句诗描绘了大自然中的风和草,也暗示了禅宗中的一种思想——即“随缘”。佛教中有“随缘不变心”之说,意思是随遇而安,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一切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攀折。这两句话就是对这种思想的诠释。
第三四句“客来须看,贼来须打。一条竹篦,天上天下。”意思是说,客人来了要加以看管,贼人来时必须予以打击。这里的“来”是动词,表示动作的发生;“看”为动宾短语,表示动作;“来”、“贼”均作为主语,表示行为发出者。“须看”、“须打”均为“需要做某事”,表示必要条件。“竹篦”为名词,这里比喻为一种工具,“天上天下”意为整个世界。这几句诗表明了禅宗中的一种观点——即“随宜教化”。佛教中有“随宜教化”之说,意思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措施。这几句话就是对这种思想的进一步阐述。
第五六句“背触当锋,任人酬价。咄哉村僧,少说大话。”意思是说,如果背触到山石上的锋棱,任人讨价还价,呵斥那些少说话、多说大话的村僧。这里的“当”为动词,“锋”为名词,表示物体的尖利部分。“叱咄”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意是用大声斥责的方式让对方屈服,这里用作动词,表示斥责、呵斥的意思。“村僧”为名词,指和尚一类的僧人。“少说大话”为成语,意为少言寡语,不夸夸其谈。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宗中的一种观点——即“随方设教”。佛教中有“随方设教”之说,意思是指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几句诗进一步阐述了禅宗中的观点。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展示了禅宗的思想精髓和智慧。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理解禅宗思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