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湖水清可𣂏,孤山山人瘦有馀。
梅花五更清夜梦,周易一卷前身书。
经年竹户与僧语,僧房绕湖三百区。
客来放鹤未忍去,更为修竹聊须臾。
衡山道士古须发,苦语不似公肤腴。
芙蓉为裳月为佩,荷芰结屋游龙车。
朝驰八纮莫四极,上挈太古中唐虞。
子房自是赤松后,渊明初无彭泽趋。
平生自谓公不死,意不一见成空虚。
买舟今夕定不寐,直恐长啸来清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与翻译:
- 西湖湖水清可𣂏,孤山山人瘦有馀。
- “𣂏”通“泲”,指清澈见底。
- “清可𣂏”形容西湖水的清澈透明。
- “孤山山人瘦有馀”描述的是孤山上的一位隐士,他瘦弱但充满智慧。
- 梅花五更清夜梦,周易一卷前身书。
- “五更”指午夜时分。
- “清夜”意味着在深夜。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周易”是古代的一部占卜书,这里可能指其深奥难懂。
- “前身书”可能是指对《周易》的深刻理解。
- 整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 经年竹户与僧语,僧房绕湖三百区。
- “经年”表示长时间。
- “竹户”指竹林间的小屋。
- “僧语”可能指的是僧侣的交流或对话。
- “僧房”指的是僧侣居住的地方。
- “绕湖三百区”形容僧房分布广泛,环绕着湖面。
-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环境,反映了宗教修行的氛围。
- 客来放鹤未忍去,更为修竹聊须臾。
- “放鹤”指的是让白鹤自由飞翔。
- “未忍去”表示不忍离去的心情。
- “修竹”指的是精心修剪的竹子。
- “聊须臾”表示短暂的时间。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
- 衡山道士古须发,苦语不似公肤腴。
- “衡山”指的是衡山山,是中国五岳之一。
- “古须发”形容道士头发已经斑白。
- “苦语”可能指的是道士的教诲或者言论。
- “公肤腴”可能是对某人皮肤丰润的比喻,这里用来形容道士的面容。
- 这句话描绘了一位老道士的形象,强调了他的智慧和经验。
- 芙蓉为裳月为佩,荷芰结屋游龙车。
- “芙蓉”指的是荷花,象征着清洁和高雅。
- “月为佩”形容月光如同佩带的美丽饰品。
- “荷芰”指的是荷叶和菱角,都是水中植物。
- “结屋游龙车”可能是描述一种水上建筑或交通工具,龙车在这里比喻如龙一般的水上交通工具。
- 这句话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
- 朝驰八纮莫四极,上挈太古中唐虞。
- “八纮”指的是整个宇宙。
- “莫四极”表示没有到达地球的最远角落。
- “上挈”可能是向上提携,表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 “太古”指的是远古时代。
- “中唐虞”可能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超越时空和历史的向往,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 子房自是赤松后,渊明初无彭泽趋。
- “子房”指的是张良,古代智谋之士。
- “赤松”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可能指的是赤松子。
- “渊明”指的是陶渊明,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
- “彭泽”是陶渊明曾经辞去的职位。
- 这句话通过比较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 平生自谓公不死,意不一见成空虚。
- “平生”指的是一生。
- “公”可能是指陶渊明,自称与他相似的人。
- “不死”指的是永恒不变。
- “意不一见成空虚”可能是指如果不见到这样的人,就感到遗憾或空虚。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和对现实的感慨。
- 买舟今夕定不寐,直恐长啸来清都。
- “买舟”可能是指购买船只准备出行。
- “今夕”指的是今晚。
- “不寐”表示不睡觉。
- “清都”指的是天界或仙境。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尘世,寻找理想生活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山水之间的人文景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感受。诗句间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