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雨宿仍风餐,蛮溪鬼洞三年还。
丛林龙象老衲死,处处钟鼓空云山。
独闻疏山有尊宿,不减当年矮师叔。
欲求法雨洗蛮烟,正恐斋厨窘炊玉。
道人忽从山中来,要乞上方香饭回。
我方痴坐视屋壁,毛孔要须香七日。
诗句释义与赏析:
- “过疏山化士求谒”
- 注释:拜访一位在疏山上的修行者。
- 赏析:此句描述了诗人对某个地方或人物的向往,可能是寻求精神上的指引或启示。
- “南来雨宿仍风餐,蛮溪鬼洞三年还”
- 注释:从南方来,经历了风雨兼程,最终回到了蛮溪的鬼洞。
- 赏析: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以及对于目的地的渴望。同时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依然坚持信念的态度。
- “丛林龙象老衲死,处处钟鼓空云山”
- 注释:在丛林中,看到龙象这样的高僧已经去世,而寺庙中的钟鼓之声空寂。
- 赏析: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悲凉的画面,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 “独闻疏山有尊宿,不减当年矮师叔”
- 注释:只在疏山听到有一位尊宿,他的能力不亚于当年的矮师叔(可能指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位尊宿的敬仰之情,也反映出诗人对过去高僧的怀念。
- “欲求法雨洗蛮烟,正恐斋厨窘炊玉”
- 注释:想要通过佛法的雨水洗净瘴气和蛮烟,但又担心自己的斋食不够,连玉都难以烧好。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又有现实的困难。
- “道人忽从山中来,要乞上方香饭回”
- 注释:一个道士突然从山中走来,说要向诗人借一些上方的香饭回去。
- 赏析:这一句表现了诗人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微妙的关系。
- “我方痴坐视屋壁,毛孔要须香七日”
- 注释:诗人自己则坐在那里,看着墙壁上,希望香气能持续七天。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某种事物或经历的深深迷恋,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引起诗人极大的情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