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盈门,寒泉迸石。
此老何为,居之终日。
泉知说法,竹亦能禅。
洞山五位,临济三玄。
东庵泉铭
修竹盈门,寒泉迸石。此老何为,居之终日。泉知说法,竹亦能禅。洞山五位,临济三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禅宗寺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其中“修竹盈门”指的是庭院里满是修长的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寒泉迸石”则形容泉水清冽、清澈见底。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追求禅宗生活的理念与情感。
【译文】
竹林茂密地覆盖着门户,冷清的泉水从石头中涌出。这位老人为何如此,整天居住在这里。泉水懂得说法,竹子也能领悟禅理。洞山有五位禅师,临济有三玄法。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生活的向往。首先,诗中的“修竹盈门,寒泉迸石”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寺院周围的环境和氛围。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挺拔高洁的形象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泉水的清澈则给人以心灵的洗涤和净化之感。这种自然环境与禅宗修行理念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所追寻的一种理想生活方式。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核心——即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领悟人生真谛。
诗中的“此老何为,居之终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对禅宗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描写这位老者整天在寺院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禅宗生活平淡而真实、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这种生活态度不仅能够使个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净,也能够使他人受益,从而使得这个小寺院成为一个充满和谐与智慧的地方。
“泉知说法,竹亦能禅”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禅宗思想的特点。泉水能够理解并传达佛法,竹子也能够领悟并实践禅学。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禅宗修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一种表达。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领悟人生真谛,从而达到心灵上的自由与解脱,这是禅宗追求的最高境界。
《东庵泉铭》不仅仅是对一个寺院环境的描写,更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深入观察和内心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理想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禅宗文学中的佳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