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厌芳尘,凄凉又问津。
向南人去远,归北马嘶频。
野水荒城暮,孤舟海树春。
故乡非久别,已觉鬓毛新。

【解析】

本诗是一首边地行役之诗,表达了诗人在异域的思乡之情。全诗以“思”字统摄全篇,从客中厌芳尘、凄凉问津,到归途频嘶北马,再到海树春归,最后归结到鬓毛已生。情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南人去远”,写自己远离了家乡。“去”有“离去”的意思,“南人”指的是南方之人,也就是诗人自己;“去远”表明作者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家,而到了异地。诗人用了一个“离”字,就写出了诗人离家的不舍与哀伤。

“归北马嘶频”,“北”在这里指北方,也就是作者的故乡。“马嘶”指马匹奔跑时发出的叫声。这里用一个“归”字,就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急切。

“野水荒城暮,孤舟海树春。”诗人在异域之地,看到一片荒凉的景象,这景象与家乡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衬托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故乡非久别,已觉鬓毛新。”意思是:虽然我离开故乡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已经感到自己的头发变白了。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答案】

译文:

在外地做客厌倦了繁华的尘世,旅途中凄清又迷茫,不知该往哪里走。向南走去的人越来越远,向北归来的马儿也越发频繁。傍晚时分,荒废的渡口,只有一叶孤舟载着旅人的愁思缓缓驶过。

赏析:

这是一首边地行役之诗,通过描写自己在异域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首句“客里厌芳尘”,是说在客居他乡的时候,厌倦了繁华的尘世;“厌芳尘”即厌恶了红尘俗世。第二句“凄凉又问津”,是说在这客居他乡的日子里,感到凄凉而又迷茫,不知道该往哪里走。“问津”即寻找渡口。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

第三句“向南人去远”,是说向南而去的人越来越多,越走越远;“南人”指南方的人,也就是作者自己。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在异乡的孤单。

第四句“归北马嘶频”,是说回到北边之后,马匹不断地嘶叫个不停,“归北”指北归故里。“嘶频”即不停地嘶叫。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在异乡的思乡之情。

第五句“野水荒城暮”,是说傍晚时分,荒废的渡口,只有一叶孤舟载着旅人的愁思缓缓驶过;“野水”指荒废的渡口旁的水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与前面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第六句“孤舟海树春”,是说虽然我离开故乡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已经感到自己的头发变白了。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