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从头点检来,笑杀维摩诘。
带累李胡子,喷水髭须湿。
洒净已周圆,次念波罗蜜。
蒋山恁么道,千古谁人识。
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如下: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从头点检来,笑杀维摩诘。
带累李胡子,喷水髭须湿。
洒净已周圆,次念波罗蜜。
蒋山恁么道,千古谁人识。
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注:偈颂六十首 其四十五
诗句释义
“一二三四五”: 这里指代的是数字“一二三四五”,通常用来表示一种重复的节奏或模式。在中文中,这种结构常被用来增加韵律感或强调某些部分。
“五四三二一”: 这是一种特定的数列,即“五四三二一”,它可能暗示着某种循环或重复的模式。
“从头点检来”: “点检”在这里意味着仔细检查、审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开始对前面的内容进行彻底的回顾和分析。
“笑杀维摩诘”: 这句诗引用了一位名叫“维摩诘”的古代人物。维摩诘是《维摩诘经》中的主角,他以其高深的智慧和辩才著称。这里的“笑杀”可能是形容维摩诘的智慧足以让人感到惊讶或好笑。
“带累李胡子”: “带累”在这里指的是拖累或影响的意思。而“李胡子”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物或者是一个比喻。
“喷水髭须湿”: “喷水”可能是一种夸张的描述方式,用以表达某种强烈或突然的行动或情绪。而“髭须湿”则表明因为某种原因(如喷水)而导致胡须变得湿漉漉的。
“洒净已周圆”: “洒净”通常指的是清洗或净化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精神上的洗涤或反省。而“周圆”则可能表示这个过程已经圆满结束,达到了一种完满的状态。
“次念波罗蜜”: “波罗蜜”是佛教中的术语,意为“彼岸”。在佛教中,波罗蜜是修行者达到最终解脱的果位。这里可能是指在某个阶段或目标上已经有所领悟或达成。
“蒋山恁么道,千古谁人识”: “蒋山”可能是指某座山的名称或是某个地名。这里的“恁么道”是一个佛教用语,意为“如此这般地讲说”。整句诗可能在表达一种哲理或道理,而后面的“千古谁人识”则表达了对于这个哲理或道理能够为世人所理解或认识的期望。
“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识不识”可能是在询问是否能够理解或识别这个哲理或道理。而“何处觅”则可能是指寻找这个哲理或道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一种观点,即要找到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修行实践的原则或标准是多么的困难和不易。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通过反复的数字和重复的音节,诗人试图强调某种模式或规律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维摩诘的引用和对自己智慧的自豪,诗人展现了自信和智慧的形象。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修行过程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