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向双林,可曾游历。
及乎到来,果是殊别。
山环水绕,寺广人稀。
内空外空,无彼无此。
仿佛威音那畔,分明古佛家风。
不妨按下云头,钵囊暂且高挂。
坐则同坐,行则同行。
同苦同甘,同忧同乐。
必竟事作么生,但看人情若好,自然吃水也肥。
【注释】
双林:佛经中指菩提树。
及乎:到了。
果是殊别:果然与往常不同。
山环水绕,寺广人稀:寺院周围是山环绕着,水流环绕着,寺内的人很少。
内空外空,无彼无此:内外都不有,没有彼也没有这。
仿佛威音那畔:似乎听到威音王菩萨的教诲。
分明古佛家风:清晰地感受到了佛法的真谛。
不妨按下云头:可以暂时放下心来。
钵囊:和尚用的装食具。
坐则同坐,行则同行:坐时在一起,行走也在一起。
同苦同甘,同忧同乐:一起经历困苦和享受快乐。
必竟事作么生:究竟事情会怎样呢?
但看人情若好,自然吃水也肥:只要看人们的情义怎样,自然就能获得财富。
【赏析】
本篇为《偈颂二十一首》之第十三首。偈颂是佛教徒念诵经文时所唱的一种诗歌,以韵语表达佛理,故名”偈”。这首诗通过描绘寺院的幽静、佛家的清雅来赞美佛法,表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久向双林,可曾游历”,诗人在长久地修行后,终于来到双林寺,心中充满了喜悦。第二句“及乎到来,果是殊别”,当诗人真正来到双林寺后,发现这里与往日的修行之地有着很大的不同。第三句“山环水绕,寺广人稀”,描述了双林寺周围的环境优美,人来人往却并不拥挤。第四句“内空外空,无彼无此”,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悟,认为无论是内心的空虚还是外在的空无,都不是真正的空。第五句“仿佛威音那畔,分明古佛家风”,诗人似乎听到了威音王菩萨的教诲,感受到了佛法的真谛。第六句“不妨按下云头,钵囊暂且高挂”,诗人表示自己可以暂时放下心来,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第七句“坐则同坐,行则同行”,强调了修行者应该共同修行,共同面对困难。最后两句“同苦同甘,同忧同乐”,再次强调了修行者应该共同经历生活的起伏和变化。
本篇诗歌通过描绘双林寺的幽静、佛家的清雅来赞美佛法,表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之情。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内心的空虚还是外在的空无,都不是真正的空。修行者应该共同修行,共同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