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茨枯坐九江东,镜像虚融方寸中。
舜若多身禅夜看,母陀罗臂用时通。
缘生谁兆有非有,寂照自知空不空。
道契观音斯善应,萧萧竹雨杂松风。

诗句解析:

  1. “缚茨枯坐九江东” - 此句描述了一个人物或地点,坐在九江东部,形容其枯坐不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一种静默的状态。
  2. “镜像虚融方寸中” - “镜像”可能是指内心的映象或反思,“虚融”则意味着这些映象在心中自由地融合和交织。这一句可能象征着心灵的深处与外界的和谐统一。
  3. “舜若多身禅夜看” - 这里的“舜若”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舜,而“多身”则指多重身份或多重角色的象征。通过晚上的冥想,舜可能在审视自己的多个身份和角色,寻求平衡和指导。
  4. “母陀罗臂用时通” - “母陀罗”是一种印度教中的女神,象征着力量、智慧和保护。这里的“母陀罗臂”,可能指代一种强大的力量或保护,暗示了面对挑战时的坚强与勇气。
  5. “缘生谁兆有非有,寂照自知空不空” - 这两句诗深入探讨了佛教的缘起论与禅宗的觉悟。一方面,“缘生”强调万物皆因缘而生,没有绝对的自性;另一方面,“寂照”则表达了对内在本性的洞察和理解,即使外在环境变化万千,内心依然保持清明与平静。
  6. “道契观音斯善应” - “道契”意味着与佛法的契合,“观音”是观音菩萨的简称,代表慈悲与智慧。这句话强调了佛法的实践应基于对佛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7. “萧萧竹雨杂松风” - “萧萧竹雨”形容竹叶随风轻摇的声音,而“杂松风”则可能表示竹与其他树木的混合声。整句话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景象,象征着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共处。

翻译:

束缚的草屋,枯坐着在九江之东,镜中的影子虚化在心中。
如果舜帝能拥有多重身份,夜晚时分他可以思考如何应对各种情境。
母陀罗的力量象征强大,使用它来通达世间万象。
通过观察缘起的法则,我们可以明白一切皆有其根源,但同时也要明了真相并非永恒不变。
当我们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时,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遵循佛法的智慧,我们应该像观音菩萨一样,用慈悲去理解和应用佛法的智慧。
竹林和松林相互交织的声音,如同自然的韵律,提醒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佛法的理解与感悟。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深意,既有直观的描述,也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还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