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聚散亦夤缘,华吐芳姿柳锁烟。
肯处根尘非一一,用时手眼恰千千。
塔中祖有相传事,岭外人元不会禅。
后日能来圆此话,未嫌敲枕唤春眠。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五祖山的。诗中描述了他在东山上与五祖山的相遇和告别,以及他对佛教的理解。

第一句“东山聚散亦夤缘”,意思是说他在东山时,与五祖山的相遇和分别都是缘分所使。这里的“寅缘”是指因缘,意味着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第二句“华吐芳姿柳锁烟”,描绘了东山的自然景色,春风吹动柳条,仿佛是烟雾缭绕。这里的“华”指花朵,“芳”意为美好,“柳”是指柳树,而“锁烟”则形容柳条的婀娜多姿。
第三句“肯处根尘非一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他认为佛法不是简单的一套规则或教条,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行方法。这里的“肯处”指的是愿意接受的地方,“根尘”是指根性与尘世,而“一”表示单一,“非一一”则意味着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四句“用时手眼恰千千”,描述了诗人在使用佛法时的灵活多变。这里的“用时”指的是运用佛法的时刻,而“手眼恰千千”则形容他的佛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如同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技巧。
第五句“塔中祖有相传事”,指的是塔中的祖先们有着许多流传下来的故事和教诲。这里的“塔中”指的是寺庙中的塔,“祖有相传事”则表示这些故事和教诲是历代相传的。
第六句“岭外人元不会禅”,则是表达诗人对于禅宗的看法,他认为那些远离家乡的人是不会真正理解禅的。这里的“岭外”指的是山岭之外的地方,而“元不会禅”则表示他们并不真正理解禅宗的奥妙。
最后一句“后日能来圆此话,未嫌敲枕唤春眠”,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实现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实践,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敲枕唤春眠”。这里的“后日”指的是未来的日子,而“圆此话”则表示能够圆满地实现自己的想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