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形骸,野云踪迹。
照兮夜色月摩,默也潭空秋入。
三千界,露半身。
九万里,成一息。
随类应缘,何翅百亿。
枯木形骸,野云踪迹。
照兮夜色月摩,默也潭空秋入。
【注释】:
枯木:指人的形体像枯萎的树木一样干瘦。
踪迹:指人的行动、行踪。
月光下的影子映照着夜晚的景色(即“月摩”)。
沉默时,潭水空空地映衬着秋天的景色(即“默也潭空秋入”)。
【赏析】:
诗中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指禅宗的人以化身的形式来描绘自己的样子,以寻求赞美。诗中通过描写枯树和野云的形象,表达了禅宗对自然和生活的超脱态度,以及对宇宙万物的包容和顺应。
“三千界,露半身。”
【注释】:
三千界:佛教认为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这里泛指世间。
露半身:意喻禅师如同露水一般,只显露出半个身体,寓意着谦逊、内敛和不张扬的性格。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禅宗对于世俗世界的超然态度。禅宗强调内心的修行,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追求,所以禅师们总是保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如同露水一般,只是显露出半个身体,寓意着谦逊、内敛和不张扬的性格。
“九万里,成一息。”
【注释】:
九万里:形容空间的广阔,常用来形容高远的境界或者目标。
一息:比喻短暂的生命或者瞬间的感悟。
【赏析】:
这句诗意味着禅宗对于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浩瀚有着深刻的认识。虽然禅师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能会经历漫长的时间和无数的困难,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并珍惜每一次的体验和领悟。这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物质束缚的精神境界。
“随类应缘,何翅百亿。”
【注释】:
随类应缘:根据事物的类别和缘分来应对变化。
何翅百亿:意思是数量之多,无法计算。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禅宗的一种哲学思想,即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禅宗修行者应该顺应这些变化,保持一颗平常心。这种随缘的态度,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和接纳。
这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者形象的描绘,传达了禅宗对于自然、生死、时间和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