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岁寒,云月高闲。
野雪发须上,秋波眉睫间。
用持智柄,静入道环。
觉心了了,幻事斑斑。
草木精神兮风流自得,丛林气像兮春信谁悭。

【注释】

松石岁寒,云月高闲:指人像画的松树、石头和飘浮的白云,以及明亮的月亮。

野雪发须上,秋波眉睫间:指人像画中的头发、胡须,还有眉毛、眼睛等部位。

用持智柄,静入道环:指手持着笔来绘画。

觉心了了,幻事斑斑:意谓在绘画时,心中清楚明了,而所画出来的事物却有如梦幻般斑驳。

草木精神兮风流自得,丛林气像兮春信谁悭:指大自然中的草木都充满生命力,而画家则以这种生命力为依据;丛林之中,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也难以从画面中描绘出来。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述一幅山水人物画,赞美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下面是对此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松石岁寒,云月高闲。”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中的景象:山石上的松树在寒冷的冬天依然挺立,而天空中的云彩和月亮相互映衬,显得十分清幽高远。这里的“岁寒”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松树,它们在寒冷的冬天依然能够保持生机。而“云月”则是指天空中的云彩和月亮,它们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句:“野雪发须上,秋波眉睫间。”这句话描述了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头发被野雪覆盖,胡须随风飘扬,而眼神则如秋天的波澜一般流转。这里的“野雪”指的是山上的积雪,它给山石增添了一份苍凉之美。而“发须”和“眉睫”则是对人物外貌的形容,分别表示其头发和胡须,以及眉毛和睫毛。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绘,展现了画中人物的独特魅力。

第三句:“用持智柄,静入道环。”这句话描绘了画家手持画笔,专注于绘画的过程。他如同握着智慧之杖,深入到艺术的境界之中。这里的“智柄”指的是画家手中的画笔,它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才能。而“道环”则是指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它是画家们不断努力的目标。这两句诗通过对画家创作过程的描述,表达了画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第四句:“觉心了了,幻事斑斑。”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山水人物画中的场景。画中的景色虽然虚幻多变,但画家的心却是清晰的。这里的“觉心了了”指的是画家的心境,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和理解画中的事物。而“幻事斑斑”则是对画中景物变化多端的一种描述,它表明了画作的逼真程度。这两句诗通过对画作中场景的描述,表达了画家对美的独到见解和对艺术的精湛技艺。

最后一句:“草木精神兮风流自得,丛林气像兮春信谁悭。”这是整首诗的总结性句子。它描绘了一幅山水人物画所传达的精神风貌:草木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在春风中自由自在地生长;而整个丛林中弥漫着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这里的“草木精神”指的是草木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们在春风中自由自在地生长。“丛林气像”则是指整个丛林弥漫着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而“春信”则指春天的气息或消息,它使得整个山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山水人物画的描绘和对画家创作过程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敬仰之情。同时,它也体现了画家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美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