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野人,两浙社宾。
湛存该理智,妙触出根尘。
乌藤行脚丛林事,鈯斧住山云水身。
【注释】
湛:深,深远。
该理:指佛理。
妙触:妙悟。
根尘:指人的心性与烦恼。
乌藤:即乌藤杖。行脚:指僧人云游四方。丛林:指寺院。
住山:指出家为僧。
鈯斧:即铁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首联赞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湛存该理”,第二联赞美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妙触出根尘”。第三联赞扬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乌藤行脚丛林事”,第四联赞叹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住山鈯斧”。
“三河”、“两浙”是禅宗南北宗之分野,三河为曹洞宗,又称曹洞派或曹洞宗系;两浙为临济宗,又称临济宗系。
“湛存该理”,湛存即湛然,唐代高僧,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湛然主张“体用如如”之理,认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大乘起信论义疏序》)。他主张“本心”、“真心”,认为万物之体皆具真心,而“真心”是“本心”的本体,二者是“体用不二”。
“妙触出根尘”,湛然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见性成佛”(即觉悟),即可解脱痛苦。此句即指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这一特点。
“乌藤行脚丛林事”,乌藤行脚,指禅者到处游方,以行脚来参悟佛理。丛林是佛教徒讲经说法、集会活动的场所。行脚即云游,是禅宗特有的修行方式。
“鈯斧住山云水身”,这里指的是坐禅。禅定是禅宗修习的重要内容,是禅者在静坐中观照内心,达到心物合一的一种修行方式。鈯斧是指木棒,用来敲打自己的木枕,以助于入定。住山即隐居山林,是禅宗特有的修行方式。
整首诗通过颂咏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修行过程,表现了禅宗独特的修行方式和修行者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