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曲木床,握乌藤杖。
铸佛祖之楷模,活丛林之气像。
你莫来虎口撩须,谁更敢蛇头揩痒。

【注释】

坐曲木床:坐在弯曲的木头做的床上。

握乌藤杖:握着黑色的藤杖。

铸佛祖之楷模:铸造佛像,是佛祖的楷模。

活丛林之气像:使丛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你莫来虎口撩须:你不要到老虎口中去撩拨它的胡须。

谁更敢蛇头揩痒:谁敢到蛇头上擦痒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真求赞之作。他以佛祖为楷模,用曲木、乌藤作笔,在纸上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佛像图画。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句句押韵,节奏明快,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第一句“坐曲木床”,是描写佛祖形象的第一笔。佛祖作为佛教的始祖和最高的精神象征,其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诗人在这幅画中,选择了曲木为床,既表明了对佛祖的崇敬,也反映了画家对佛祖的形象有着深刻的理解。曲木可以寓意佛祖的慈悲与包容,而卧卧于其中,更能表现出佛祖的宁静与安详。

第二句“握乌藤杖”,是对佛祖形象的进一步刻画。乌藤是一种坚韧的植物,它象征着佛祖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手握乌藤杖,则更加突出了佛祖的威严与神圣,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佛祖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铸佛祖之楷模”,则是对整个画面的评价。佛祖的形象已经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而这幅画正是对这一形象的再创造。它不仅继承了佛祖的传统风格,还融入了画家自身的特色,使得这幅画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最后一句“活丛林之气像”,则是对整幅画的整体评价。丛林是佛教中常见的意象,它代表着一种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状态。这幅画通过佛祖的形象,传达出这种生机勃勃的气息,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丛林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但内涵丰富深刻。诗人通过对佛祖形象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佛祖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引导读者深思人生的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