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寒柳衰,融懒顾痴。
坐稳实逾劫,心空佛是谁。
明而了妙,微而入离。
天清河汉阔,露冷斗杓垂。
借伴而来应供,分身在处成规。
百草头边春浩荡,黄莺之语对华枝。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禅人写真的赞歌,通过对禅人形象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蒲寒柳衰,融懒顾痴。
蒲草枯萎,柳叶凋零,禅师却悠闲自得,不为世俗所动。这两句诗描绘了禅师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风貌。蒲草枯萎,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柳叶凋零,预示着时间的流逝。而禅师却能超然物外,不为这些变化所动摇,这种境界正是禅宗所追求的。
坐稳实逾劫,心空佛是谁。
禅师端坐在佛像前,看似不动声色,实则内心宁静如水。他的心空明无物,仿佛已经超越了一切。这两句诗表现了禅师对禅宗修行的深入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明而了妙,微而入离。
禅师的智慧如同明镜,能够洞察世间的真相。他的境界虽然微妙,但却能够达到一种超然的境地。这是禅宗修行的重要成果,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
天清河汉阔,露冷斗杓垂。
天空清澈明朗,银河浩瀚无垠;露水清凉,斗杓下垂。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心境。他们远离纷扰,心境宁静,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着自然的韵律。
借伴而来应供,分身在处成规。
禅师借由同伴的存在而生起供养之心,他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为了修行者心中的规则。这表明禅师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他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周围的人,甚至成为了修行者心中的法则。
百草头边春浩荡,黄莺之语对华枝。
春天来临,百草繁茂,生机勃勃。黄莺啼鸣,歌声婉转。这两句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他们在大自然中修行,与万物共存,享受着春天的美好。同时,他们也用智慧的语言去感悟大自然的韵律,寻找修行的灵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禅师形象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理解和追求。作者认为禅师的内心宁静、智慧明了、生活简朴,这些都是禅宗修行的重要品质。同时,他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禅师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