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观势至菩萨身,量等观音无有异。
但于肉髻宝瓶中,盛众光明现佛事。

【注释】

势至观:梵语的音译。观为修行方法,即观想、观修。势至为菩萨名。势至观是佛教的一种密修。

菩萨身:指菩萨的身体。

量等观音无有异:指与观音相比没有差别。

肉髻宝瓶:指佛祖头上的肉髻(肉髻就是头顶上的头发)和宝瓶。

盛众光明现佛事:指以佛的形象和光辉来显现佛事。

【赏析】

《十六观经颂》是唐代高僧玄奘所撰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简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一个章节,共分二十段,每一段称为一“观”,共二十“观”(即二十种观)。其中第一观为《势至观》,第二十九观为《普观》。《势至观》是观世音菩萨的十大愿行之一。这首诗是《势至观第十》的原文。

首句“次观势至菩萨身”,是讲次第观想,也就是观想势至菩萨之身相。

次句“量等观音无有异”,是说菩萨的体相与观音相似,没有区别。

第三句“但于肉髻宝瓶中,盛众光明现佛事”,是说菩萨的顶上肉髻中藏有法器,里面装着无数光明,能显现出佛陀的法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