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至心一日夜,持戒持斋无破缺。
以此功德回愿生,七日华敷成记莂。
【注释】
观经:梵名“三时经”,又称“中观经”、“般若经”。佛教经典之一。
华敷:指花布,这里指七彩的佛衣。
莂(yǎn):古代的一种头巾。此指僧帽。
【赏析】
此颂是赞颂释迦如来在成道后的七日中修行功德的。这七彩佛衣和僧帽象征了释迦如来在这七天中修行所积累的功德与智慧。
首句“若人至心一日夜”意思是说,只要人们一心向善,就能在一天一夜之内积累起功德。这是对众生的劝诫,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价值。
次句“持戒持斋无破缺”则指出,要想积累功德,除了一心向善外,还需要遵守戒律、保持清净的生活。这里的“持戒持斋”即指遵守五戒和八关斋戒等佛教戒律,而“无破缺”则是强调这些戒律要持之以恒,不能间断。
第三句“以此功德回愿生”则是说,通过积累功德,人们可以在死后进入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即“回愿生”。这是对众生修行目的的明确指示,也是对佛教净土宗教义的强调。
尾句“七日华敷成记莂”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强调了修行的功德会在七天后显现出来,就像花朵盛开一样绚烂多彩。同时,这也预示着释迦如来将在七天后得到解脱,成为佛陀。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的心行和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释迦如来的赞扬和对佛教修行的肯定。同时,也提醒了众生要珍惜时间,勤于修行,以积累功德,最终达到解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