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开禧后,人传伯仲文。
演纶宜掌制,草檄谩从军。
楚塞沈秋警,江云黯暮曛。
旧题湖上石,藓晕湿苔纹。
【注】
闻:听到。
伯仲文:指文天祥。
演纶:掌制,掌管朝政。
草檄:撰写讨伐军书。
沈秋声:秋声凄凉。
江云黯暮曛:傍晚时分的江上云雾,天色昏暗。
旧题湖上石,藓晕湿苔纹:在湖边刻有“忠臣”二字的石碑,因年代久远,上面长满了青苔。
【赏析】
嘉定(宋理宗年号)开禧后,人传文天祥是文天祥。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将领,他一生为国尽忠、临难不屈,以诗名重于世。文天祥的诗歌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报国的决心。这首诗就是文天祥听到杜子野去世的消息后所作。
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主题。首句“闻杜子野讣”,点明诗人得知消息的时间和人物。次句“嘉泰开禧后,人传伯仲文”,指出消息的来源和传播的范围。第三句“演纶宜掌制,草檄谩从军”,进一步描绘了杜子野生前的事迹和地位,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楚塞沈秋警,江云黯暮曛”,则是对整个事件进行总结和评价,既表达了诗人对杜子野的哀思之情,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听说杜子野去世的消息,
嘉定、开禧年间,人们传说他是文天祥。
执掌朝政应负责制定法令,
却草拟军书随意听从调遣。
楚地秋风吹来令人悲凉,
江上晚霞映衬着暗淡的天空。
那湖边的石头上有“忠臣”两个字,
苔藓斑驳覆盖着古老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