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焙曾看白玉花,不知黄玉在山茶。
浅欺罗柳香仍烈,轻压荼蘼净弗瑕。
着露未晞才半萼,倚曛欲透忽全葩。
月团已属卢仝赋,别调何妨记物华。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官焙曾看白玉花,不知黄玉在山茶。浅欺罗柳香仍烈,轻压荼蘼净弗瑕。着露未晞才半萼,倚曛欲透忽全葩。月团已属卢仝赋,别调何妨记物华。

逐句释义:

  1. 官焙曾看白玉花,不知黄玉在山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官焙(即官窑)瓷器的欣赏。他曾经看过官窑的白色花朵,但并不知道黄色的花朵在哪里。这可能是因为官窑的瓷器上并没有黄色的花。这里的“白玉花”和“黄玉”都是对瓷器的赞美,前者强调其洁白如玉,后者则暗示其内藏有黄色的花。

  2. 浅欺罗柳香仍烈,轻压荼蘼净弗瑕。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看到的景象。他看到浅色的茶叶(可能是指绿茶中的嫩芽),它的味道虽然淡雅,但却能让人感受到它的清香。同时,他也注意到了荼蘼(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泡水喝,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荼蘼的味道虽然清新,但却不完美无瑕。这里的“罗柳”和“荼蘼”都是对茶叶和草本植物的赞美,前者强调其香气扑鼻,后者则强调其味道清淡而纯正。

  3. 着露未晞才半萼,倚曛欲透忽全葩。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看到的景象。他看到一些茶叶在早晨露水未干的情况下,还只是半开的状态。当太阳渐渐升起,这些茶叶似乎就要完全绽放了。这里的“着露”和“倚曛”都是对茶叶生长环境的描绘,前者强调其受到露水滋润,后者则强调其在日暮时分的光影中逐渐展开。

  4. 月团已属卢仝赋,别调何妨记物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感悟。他认为月亮的形状就像一团月团,已经被卢仝所赋予其独特的韵味。因此,他并不拘泥于固定的调子,而是可以自由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这里的“月团”和“物华”都是对诗歌创作主题的描绘,前者强调其与月亮形状相似,后者则强调其反映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多样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茶叶、荼蘼等事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他在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茶叶的清香、荼蘼的味道以及茶叶在阳光下的生长状态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能够闻到茶香,看到茶叶舒展开来的样子。同时,他也通过月亮的形状比喻诗歌创作的主题,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