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从师授巧无师,孟子何曾负子思。
华月不从修处缺,景星还自望中垂。
伪从所恶生成党,判自持方不中规。
欲扣两端今已矣,忘言独与故吾期。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和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内容,同时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注意从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手法的角度考虑,逐句解析。

“业从师授巧无师”,意思是:我虽然在老师那里学到了技巧,但是却没有师傅传授给我的技巧。“孟子何曾负子思”,意思是:孟子怎么能够辜负了子思呢?这句中关键词“孟子”“子思”是关键词,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待考)。他继承孔子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限制百姓的田宅,但反对不加节制地向人请教。子思,名伋,孔子的孙子,与孟轲并称孔门两位弟子,有《中庸》一书传世。他们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所以这里用孟子和子思来比喻诗中主人公,表达诗中主人公对学习的态度和追求。

“华月不从修处缺,景星还自望中垂”,意思是:美丽的月亮不在自己修炼的时候缺损,而当自己仰望天空时才出现;天上的星象不会在自己努力向上时出现,而是当自己抬头仰望时才会看到。这是对诗人自身的勉励,表达诗人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

“伪从所恶生成党,判自持方不中规”,意思是:自己跟从自己所讨厌的小人结成朋党。自己坚持原则却不符合常规。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小人的不满。

“欲扣两端今已矣,忘言独与故吾期”,意思是:想要纠正这两个方面,现在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实现,至于那些高谈阔论的话只能与我擦肩而过。这句表达诗人对实践的重视和对理论轻视的看法。赏析:本诗写于诗人任福建泉州同知期间。当时诗人刚从京师回到泉州,心情很兴奋,因此写下此诗。诗人以孔子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学习的坚定态度以及对小人的厌恶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