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蹊九地更深层,扪磴扳崖谢瘦藤。
候彻鼎芽抽薿薿,滴残钟乳缀棱棱。
诡形象物疑成怪,虚处存神唤得应。
惆怅石驴鞭不起,弗如鸡犬解骞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张公洞》中的一句。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仙蹊九地更深层,扪磴扳崖谢瘦藤。
“仙蹊”指的是通往仙人居住的地方的小路,这里指张公洞。“九地更深层”表示这个洞在九层的地下深处。“扪磴扳崖”是指用手触摸着陡峭的石阶和崖壁。“谢瘦藤”可能是指藤蔓植物,因为山中生长的藤类植物往往比较细长、柔软。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张公洞深邃、神秘的自然美景的惊叹。
候彻鼎芽抽薿薿,滴残钟乳缀棱棱。
“候彻”意为等待,“鼎芽”是一种生长在鼎状洞穴中的植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抽薿薿”形容植物生长迅速的样子。这句诗描绘了洞内植物的生长状态,以及钟乳石滴落时形成的晶莹剔透的棱角。
诡形象物疑成怪,虚处存神唤得应。
“诡形象物”可能是指奇异的景物或者形状,“成怪”则是指变得奇怪或不寻常。“虚处存神”指的是在空旷的地方依然能够感受到生命力的存在。“唤得应”意味着这些景物似乎在呼唤或回应着什么。这句诗展现了张公洞内部的奇特景观,以及那些看似怪异的景象背后所蕴含的生命力量。
惆怅石驴鞭不起,弗如鸡犬解骞腾。
“惆怅”表达了作者对于无法自由行动的遗憾之情。“石驴”可能是一种装饰品或者象征性的动物形象。“鞭不起”指的是无法驱动或者操控。“弗如鸡犬”表示不如鸡犬之类的普通生物那样能够自由飞翔或奔跑。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动物自由生活的美好向往。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张公洞的神奇景象及其带给诗人的感受。通过具体而形象的语言,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自然世界。诗句不仅展示了洞内的奇观异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