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从夔子国中来,象马瞿塘去复回。
慧日路头平处险,何曾特地设崔嵬。
注释:从夔州来,象马瞿塘去又返回。
慧日路头平处险,何曾特地设崔嵬。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夔州的住所与友人分别后,由夔州经瞿塘峡到成都,再经过巫山,然后折向荆门山北麓的归州。一路上山川壮丽,景色迷人,但诗人并不停留观赏,匆匆西去,所以诗人说“何曾特地设崔嵬”。
前两句写行程之劳顿、路途之艰险。首句写自蜀地东下夔州,途经瞿塘峡,有如象马由瞿塘峡往西南而去。次句写返程时过瞿塘峡,有如象马由瞿塘峡而复还。这两句是说:自从我从四川东部来到夔州,象和马经过瞿塘峡向西去了一趟,然后再折向北回来。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景,以“险”字概括了三峡一带的地形特点:两岸群山环绕,水流湍急,山高水险。然而诗人却认为,这些地方之所以险峻,并不是有意为之的。他写道:“慧日路头平处险,何曾特地设崔嵬。”这里的“慧日”二字很值得玩味。慧日即佛光,这里指阳光。这句意思是:太阳普照大地,哪里是为了设置险峻的山峰才出现的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太阳普照着大地,自然形成的峡谷也用不着人为地加以修饰,何必故意设置那些险要的山势呢!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送别诗一般都要表达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但在王维这首送别诗中,并没有这种缠绵悱恻的感情流露。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诗人巧妙地运用想象、比拟等修辞手法,把沿途所见景物写得生动鲜明,形象逼真。特别是第二句中的“崔嵬”一词,更是新颖贴切。崔嵬本是高大的意思,此处用来比喻险峻的山峰,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心情。诗人对友人一路平安表示祝愿,对旅途艰险表示关心,对友人离开故乡表示惋惜,对友人远行寄寓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