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壁沧烟浦,亭匀剪得寻丈许。
初惊汹汹欲掀天,熟视方方不逾矩。
潜珍毓怪疑无数,又疑勇斗鲸鹏聚。
掩敛光芒不呈露,定在崩奔漩澓处。
三江既入九派分,南江北江相与邻。
中泠一滴浑不得,滔滔清彻岷山脉。
故家门掩岷山云,送江入海窥蓬瀛。
山遥海阔三万里,一芥不浮长止止。
六鳌不动风不摇,烂银城阙明霞起。
回头观此破屋壁,千涛万浪寻无迹。
乡来有术只观澜,只今观画宁无术。

毗陵三题 其二

太平寺壁沧烟浦,亭匀剪得寻丈许。

初惊汹汹欲掀天,熟视方方不逾矩。

潜珍毓怪疑无数,又疑勇斗鲸鹏聚。

掩敛光芒不呈露,定在崩奔漩澓处。

三江既入九派分,南江北江相与邻。

中泠一滴浑不得,滔滔清彻岷山脉。

故家门掩岷山云,送江入海窥蓬瀛。

山遥海阔三万里,一芥不浮长止止。

六鳌不动风不摇,烂银城阙明霞起。

回头观此破屋壁,千涛万浪寻无迹。

乡来有术只观澜,只今观画宁无术。

【注释】

①“沧”通“苍”。②“亭匀”,亭亭玉立的样子。③“汹涌澎湃”,形容波涛翻涌的样子。④“凝望”,凝视着。⑤“岷山”,指四川的岷山。⑥“烂银”,比喻水色白如银。⑦“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名。⑧“鳌”,传说中的大鱼,形似龟。⑨“六鳌”,指六个巨大的海龟。⑩“烂银城阙”,指明亮的水底城市。⑪“千涛万浪”,形容波涛浩瀚无边。⑫“观澜”,观看波浪。⑬“宁无术”,意思是说没有方法可以观看到这千变万化的波浪。⑭“山遥海阔”,形容距离遥远。⑮“蓬瀛”,即蓬莱。⑯“长”,形容词词尾,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⑰“止止”,停止的意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卷。诗中以太平寺的壁画为引子,通过对三峡水流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首句“太平寺壁沧烟浦”描绘了太平寺墙壁上的沧烟浦,这里的烟浦指的是云雾缭绕的江面,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接着,“亭匀剪得寻丈许”则是通过亭子的均匀剪裁,形象地勾勒出了亭子的大小。这句诗不仅展示了亭子的精巧设计,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绘了三峡水流的壮观景象。“初惊汹汹欲掀天”描述了洪水初起时的巨大威力,让人感到震撼;“熟视方方不逾矩”则表达了诗人对水流规律的认识,知道它不会越过界限。这两句诗通过对洪水力量和规律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秩序。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三峡水流的进一步描绘。“潜珍毓怪疑无数”表达了诗人对水底世界中奇异生物的赞叹和好奇;“又疑勇斗鲸鹏聚”则想象了水底世界的激烈斗争和壮观场面。这些句子都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最后两句则是对三峡水流影响的总结。“掩敛光芒不呈露”描述了水面的隐蔽性,使得阳光无法照射到水中;“定在崩奔漩澓处”则暗示了水流的急流和漩涡,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和冲击力。这两句诗通过对水面特性的描述,展现了三峡水流的壮观和神秘。

整首诗通过对太平寺壁画、三峡水流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