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本不曾迷,夜阑鸡向五更啼。
诸佛本不曾悟,秋清雁度长空去。
西窗昨夜月华明,凉飙已到梧桐树。
偈颂五首 其三” 释印肃
众生本不曾迷,夜阑鸡向五更啼。诸佛本不曾悟,秋清雁度长空去。西窗昨夜月华明,凉飙已到梧桐树。
诗句逐句翻译与注释:
1. 众生本不曾迷(众生本)
- 解释:众生,即所有人或所有生物。本,本来。
- 含义:一切生命在本质上都是不迷惑的。
2. 夜阑鸡向五更啼(鸡向五更)
- 解释:阑,到了晚上。五更,古代将一天分为五更,每更大约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 含义:到了夜晚,公鸡开始啼叫,提醒人们天快亮了。
3. 诸佛本不曾悟(诸佛本)
- 解释:诸佛,指所有佛陀。本,本来。
- 含义:所有的佛陀原本都不理解。
4. 秋清雁度长空去(秋清雁度)
- 解释:秋清,秋天的天空。雁度,大雁飞过。
- 含义:秋天时,大雁飞越长空。
5. 西窗昨夜月华明(西窗昨夜)
- 解释:西窗,西边的窗子。昨夜,昨天晚上。
- 含义:昨晚,在西边的窗子里看到了明亮的月光。
6. 凉飙已到梧桐树(凉飙已到)
- 解释:凉飙,清凉的风。已到,到达。
- 含义:清凉的风吹到了梧桐树。
赏析讨论: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的行为,传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中的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思考。通过对生命的观察和感悟,诗中的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深层次思考。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珍品。它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对生活、世界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些意象和表达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