躘踵几只牯牛,总在瑞峰过夏。
有心卧月眠云,无意牵犁拽耙。
溪东溪西,岭上岭下。
饮水自饮水,吃草自吃草,第一不得犯人苗稼。
【注释】
躘:牛。
几只:很多。
总:一直。
卧月眠云:躺卧于月光之下,卧息于云朵之上。
无心:无意图。
犁、耙:耕田的工具。
溪东溪西:指牛在山间溪流的东边或西边饮水。
岭上岭下:指牛在山间的高岭和低坡吃草。
第一不得:第一要务。
犯人苗稼:破坏庄稼。
【赏析】
“躘踵几只牯牛,总在瑞峰过夏”,写山中的牯牛。首句以“躘”来代替牛,说明作者对牛的熟悉;次句“几只”是虚数,形容山中牯牛之多,数量之多,足以证明其种类之多。第三句写这些牯牛总是在瑞峰过夏。这一句用了一个“总”字,突出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即总是在山里度过夏天。
接下来四句写牛在山上的生活。“有心卧月眠云,无意牵犁拽耙”,这是写牛的心情。牛虽然生活得很悠闲,但是它们仍然保持着一种警惕的心态,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以防有危险出现。而它们也不需要去牵犁拽耙,因为那些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这四句话通过牛的生活状态,表现了牛的性格特点。
“溪东溪西,岭上岭下,饮水自饮水,吃草自吃草,第一不得犯人苗稼”,这是对牛的行为举止的描述。牛无论在何处饮水吃草,都是自己的事情,不会去打扰别人;而且它们也不会去破坏庄稼,这是它们的天职。
这首诗通过对牯牛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它们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生物的尊重和爱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