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一片闲田地,无意求之却宛然。
几许风光都买尽,不曾费著一文钱。
【注释】
闲田地:荒废不用的田地。宛然:仿佛,好像。几许:少许,一点。买尽:用钱买尽。不曾:没有。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首句写山前一片闲田地,无心去欣赏它却好像很美。第二句写那片闲地风光美丽无比,但作者只是用极少的钱就买到了它。最后一句说明作者虽然用很少的钱买了这片闲田,但他并没有花一分钱。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充分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精神境界。
山前一片闲田地,无意求之却宛然。
几许风光都买尽,不曾费著一文钱。
【注释】
闲田地:荒废不用的田地。宛然:仿佛,好像。几许:少许,一点。买尽:用钱买尽。不曾:没有。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首句写山前一片闲田地,无心去欣赏它却好像很美。第二句写那片闲地风光美丽无比,但作者只是用极少的钱就买到了它。最后一句说明作者虽然用很少的钱买了这片闲田,但他并没有花一分钱。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充分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精神境界。
雪峰和尚请我赞他: 藞藞苴苴,潇潇洒洒。 严冷时温若阳春,褊急处宽逾大海。 才开口,平日说。 脱空却嫌人,无事谤般若。 有时突出一句乡谈,佛也不能觑他缝罅。 从来闽蜀本同风,相逢自有知音者。 注释: 1. 藞藞苴苴:形容雪峰和尚的外表形象,既庄重又洒脱。 2. 潇潇洒洒:形容雪峰和尚的气质,既有高洁的品格又有洒脱的性格。 3. 严冷时温若阳春:指雪峰和尚在严肃和冷漠时,就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逐句解读: - 奇都管请赞:这是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赞美。"奇都": 一个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管”可能意味着管理者或主管者。"请赞"暗示了某种请求或称赞的意向。 - 牧以卑,守以规:牧羊人以谦卑的态度来管理羊群("牧以卑"),而守护者则遵守规则来保护秩序("守以规")。 - 迅雷疾风,铁石不移:形容力量大到足以撼动铁石。"迅雷疾风"是迅速而猛烈的风暴。 - 须弥其颓
注释: 1. 禅人请赞:禅宗的僧侣请你作诗。 2. 赤土画簸箕:用赤土(红土)来画一个簸箕。赤土是一种天然的颜料,可以用来做画。 3. 冬瓜作碓嘴:用冬瓜做碓(dui,捣米用的石制器具)的口。 4. 舂碎铁蒺藜:舂(舂击),把铁蒺藜(一种植物,有刺)舂成粉末。 5. 簸出长粳米:把长粳米(长粒的稻米)簸出来。 6. 不须淘汰:不需要筛选。 7. 不须炊饱:不需要烹饪。 8. 尽世人人不知
注释: - 朝阳:太阳初升,阳光照射。 - 穿破:穿透。 - 衲赞:一种织物,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质地或材质。 - 一条:形容事物单一、简单。 - 屈曲:曲折。 - 半寸:长度单位,一寸的一半。 - 攀拳:伸手向上。 - 穴鼻针:比喻细小的针线,可以刺入鼻腔等小孔。 - 补得:缝纫或修补的意思。 - 成片:完整、无破损的样子。 - 举头:抬起头来。 - 红日:指太阳。 - 到天心:到达天空的中心。
小师惠林师孙法济请赞齿豁头童,眼昏耳聋。 忘怀所好干屎橛,不忍轻易抛弃栗棘蓬。 以此占据丛林,以此帮助贫困。 只因真实不舍弃空,因此孝子慈孙绘制肖像。 译文: 小师傅惠林和师孙法济邀请我来赞颂。 我牙齿脱落,头部童态,眼睛模糊耳聋。 忘记自己喜好的干屎橛,不忍心轻易扔掉栗棘蓬。 用这种方式占据山林,以此来帮助穷人。 只因为真实不舍弃空,因此孝子慈孙绘制肖像。 注释: 1. 齿豁头童:齿疏
小师惠彰请赞:小师,即小沙弥;惠彰是法名。请赞,意为请求颂扬。 顾我游世间,如云在天上。 回顾我漫游人世,宛如云彩在天空飘荡。 任缘而去住,不作去住想。 任由缘分来去自由,不去思考去留问题。 南北信所之,东西无定向。 无论南边北边都信服,东南西北没有固定方向。 为人少方便,动便拦腮掌。 做人做事要简单方便,一动就要受到责备。 恁地去离泥水底本师,如何却唤作环溪和尚。
【注释】 颂古三十六首:这是一首咏叹赵州从谂和尚的《颂古》诗。从谂禅师,号从翁,俗姓郝,山西人氏,唐昭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以善讲佛法闻名于世。他一生讲学不辍,有“赵州门下”之称,后圆寂。 家风:指家族的传统风尚和家风。 耳聋:比喻听不见。 指南为北,问西答东:意即无论向谁问路,他都回答相反方向。 天童:赵州从谂的号。 【赏析】 这首诗是赵州和尚颂其师从谂禅师的诗作。全篇采用拟人手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文殊师利所问经》,全诗如下: 或草为衣,或狮为舆。 千变万化,无二文殊。 虽然觅则不可得,五台山色犹如如。 注释: - 文殊赞:这是一首赞颂文殊菩萨的诗歌。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代表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 或草为衣:意思是有人以草为衣。这可能指的是文殊菩萨在人间的形象,有时被描绘成身穿草衣,象征着他的朴素和谦逊。 - 或狮为舆:意思是有人以狮子为车
这首诗描绘了雪峰真觉祖师的神奇和威严。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 1. 弄出鳖鼻蛇,弹起广陵曲: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或能力,仿佛能操控自然界的力量。"鳖鼻蛇"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象征着强大和神秘。而"弹起广陵曲"则可能指的是某种乐器的声音,广陵曲可能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其声音悠扬而深沉。 2. 清韵难可掩,毒气不可触:这里的"清韵"可能指的是音乐或歌声的美妙和清新
注释: 对月了残经赞 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译文: 月光照亮了残破的经书,赞美它! 月亮照耀着孤独的山峰,却无法照到。 看似看不到的地方,实际上已经看到了; 虽然只看到了光境,但仍然觉得读完了一卷。 赏析: 这首诗以“对月了残经赞”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首两句“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描绘了月光照亮了残破的经书的景象
【注释】 (1)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偶语。 (2)知识:旧时指知识分子。 (3)两两不成双:形容彼此不相配,无法成双结伴。 (4)一一无回互:形容彼此没有关联,互不相干。 (5)昭然在目前:明显地摆在眼前,毫不隐晦。 (6)卢仙夏人:泛指僧人。 (7)西天:指印度。 (8)东土:指中国。 【赏析】 这是一首颂圣之作。作者以“偈”的形式来表达对圣人的敬仰之情。首句开门见山,直说其意
德山拆殿,宝峰烧香。 二俱不恶,一种不臧。 瞿昙元自面皮黄。 诗句释义 1. 德山拆殿 - 字面意义:指德山上的寺庙被拆除。 - 象征意义:可能象征着某种权威或传统的崩溃。 2. 宝峰烧香 - 字面意义:在宝峰上烧香。 - 象征意义:代表着对某种精神信仰的追求或敬畏。 3. 二俱不恶 - 原文解释:两者都不坏。 - 象征意义:可能意味着两种事物都是中性和积极的,没有明显的缺陷。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三十 无禅不参,无道可学。 只责诸人如醉而醒,如梦而觉。 醉既醒,梦既觉。 虽然只是旧时人,却与旧时相辽邈。 注释: 1. 无禅不参:禅宗主张直接体验,不需要参禅。 2. 无道可学:禅宗认为,一切道理都是相对的,无法学到。 3. 只责诸人如醉而醒,如梦而觉:禅宗认为,人们应该像醉酒的人一样,清醒地面对生活,像做梦的人一样,真实地感受世界。 4. 醉既醒,梦既觉:禅宗认为
【注释】 今朝解制,且作么生。 今朝:今天。解制:解除了官身的束缚。一诺:一个诺言。 从前约束,一槩放行。 从前:以前。约束:约束、拘束。一概:都。放行:放走、释放。 万里秋天飞一鹗。东西南北任纵横。 秋:秋季。鹗:一种猛禽。任纵横:任凭纵横驰骋。 【赏析】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是宋代诗人释普济所作,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简洁明快,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注释】 偈颂:唐代佛教禅宗中用以诵读佛经或颂扬佛陀的韵文。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这是一首偈颂,共有136首。 其三十五:是第136首偈颂。 昨从天上去:昨天我从天上下来。 元(yuán):本来。 不离地下:没有离开过地面。 今归地下来:现在我又回到地面上来。 亦不离天上:也没有离开过天上。 上下无间:上下之间没有间隔。 来去无差:往来之间没有差错。 天河秋一雁:秋日里
【注释】 偈:梵语“伽陀”的简称,是佛教徒诵佛经时所念的颂文。这里指佛经中的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指唐代僧人惠远编定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三十六:指这首偈颂。雪岭:指庐山。 练:磨炼、修行。 身形:指人的形体。鹤形:指仙人的体态。 见明星:看到天上的星星。悟道:领悟佛性,即觉悟真理。 何曾悟道见明星:说没有见过天上的星星就悟到了佛性。 入山何富:出山后生活如何?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