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性忽通,差别无碍。
七纵八横,得大自在。
向微尘里转浑身,影落五湖云水外。
问时人,会不会。
明白一句子,卞璧无瑕,骊珠绝颣。
惠性上人
惠性突然通达,差别障碍全无。
七纵八横,达到大自在。
在微尘之中转身全身,影子落在五湖云水之外。
询问当时的人,会不会。
就像卞璧一样完美,就像骊珠一样没有瑕疵。
惠性忽通,差别无碍。
七纵八横,得大自在。
向微尘里转浑身,影落五湖云水外。
问时人,会不会。
明白一句子,卞璧无瑕,骊珠绝颣。
惠性上人
惠性突然通达,差别障碍全无。
七纵八横,达到大自在。
在微尘之中转身全身,影子落在五湖云水之外。
询问当时的人,会不会。
就像卞璧一样完美,就像骊珠一样没有瑕疵。
智坦西堂请 - 智坦:智慧坦荡。 - 西堂:西方的房间,此处借指智者的居所。 - 请:邀请。 译文: 在智者的西堂里,我们被邀请去聆听大智的洞明之语。 注释: - 智坦:智慧坦荡,形容智慧广博且心胸开阔。 - 西堂:古代书房或学者居住的地方,此处指代一个充满智慧的空间。 - 请:请求、邀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展现了邀请者的智慧和诚意。他们选择在大智的西堂里举行宴会
【注释】: 妙觉圆明,离诸闻见。 妙觉圆明,佛家用语,指佛陀的智慧和觉悟。离诸闻见,指脱离世俗的纷扰和杂念。 才涉安排,云遮日面。 才涉安排,指刚刚接触到事物。云遮日面,比喻事情复杂,不易处理。 若言即此是山僧,三尺竹篦如掣电,好好看方便。 若言即此是山僧,指如果认为我就是山中僧人的话。三尺竹篦如掣电,形容竹子篦子锋利无比,像闪电一样。好好看方便,意为要善于观察事物的实质,抓住要害。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深邃,充满了哲理和禅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啸岩居士:这是一首诗的作者自指,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湖山影里,水月光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山在水中,水在月中,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 3. 似我非我:这表达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通过这种境界来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4. 朦朦胧胧:形容景象的模糊不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5.
诗句解读 昭如长老请:昭示如长老般尊贵。 海印发光,昭然如日:大海中显现出光芒,如同太阳一样明亮。这里用“海印”来比喻佛法的普照和深远。 曾对大元圣主,默说不二法门:曾经在对大元圣主(指释迦牟尼佛)的默念中,讲述了不二法门。这里的“不二法门”指的是佛教中的“无二法门”,即直接了当、不假思索的理解或修行方法。 默而说,说而默:沉默时讲述,讲述时又保持沉默
【注】:这首诗出自《祖堂集》中的《雪峰义存禅师》。 译文: 初禅的人穿着皇赐的袈裟,名声却在江湖中流传。 突然之间,对面出现了他,与先前的相像完全不同。 洁白的眉毛下颔生出来,仔细看去竟有一丈多长,也是按照模子画出来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峰义存禅师的形象。诗人以“初禅”为引子,描述了他身披皇赐的袈裟,但名声却传遍江湖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突显出雪峰义存禅师的与众不同。他的眉毛白而长
【注释】 观音:佛教中指观世音菩萨。以耳返观:用耳朵去反听,即反听于内耳。夜涛传别谷之声:夜间听到大海的波涛声传到别山(地名)的山谷中。甘露散垂杨之碧:佛经说,天帝释常散甘露于世间,故云“甘露”。垂杨:杨柳。碧:绿。所返既忘:所返,指返照于外耳;既忘,则无外听之意。观听亦寂:观和听都静默了。夫是之谓救苦慈悲愿力: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大慈大悲愿力。 【赏析】
【注释】 布袋赞:佛教用语,指弥勒菩萨。 一笑生春风:形容笑容满面如春风般温暖。 双瞳湛秋水:形容眼神清澈如同秋天的水波。 日月拄杖头:比喻菩萨像手持的拐杖,象征光明和希望。 乾坤布袋里:比喻宇宙万物都在菩萨的胸怀之中。 弥勒忽然下生:指弥勒佛从天上来降世。 何处寻你:意为在哪里都能找到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布袋和尚的偈语诗。布袋和尚(1054-1128),名怀琏,俗姓周,法号正觉
【注释】 巍巍堂堂:高大威武的样子。 炜炜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佩小释迦悬记,身穿御赐衣黄:指德富藏主的服饰,是小释迦佛的画像挂在腰间,穿着皇帝赐给的衣服,颜色是黄色。 人言有德可富:人们都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就可以变得富裕。 自羞伎俩寻常:自己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手段平常。 萧萧两鬓风霜:形容年老的样子,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了。 【译文】 高大威武,光华耀眼, 佩戴着小小的释迦佛像,
【注释】 朝阳赞:古代称颂太阳的诗歌。 破骨董:破碎的玉石,这里指破碎的瓦片。 补一孔了又一孔:用修补过的瓦片。 三竿:日影斜射地面,阳光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长度为三竿之长。 何止七斤重:不止是七斤重的。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屋漏的五言绝句,作者通过观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屋漏的情景。 首句以“离离披披”写出了屋漏的情景,屋漏时屋瓦破碎,瓦片纷纷落下,犹如破布碎布,一片零乱,给人一种凄凉、悲苦的美感
【注释】 原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即“曹洞宗”。侍者:僧人。上大:指佛教中高僧。今:如今。雪岩:指雪窦寺。礼:礼节、仪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语诗。作者通过禅宗的典故来说明虚名与实利的对立关系。首句“原妙侍者请”表明了诗人对“上大今已无人”、“雪岩可知礼也”的质疑。第二句“虚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指出了虚名的实质,并进一步将虚名交给了原妙侍者去执行。全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字一句的格式
注释: 嗣牧上人:继承并发扬放牧的精神。 先以放,嗣以牧:先是自由自在的放牧,后来继承这种精神从事畜牧养殖。 两鼻穿,四蹄秃。 有阑圈,无拘束:虽然有围栏限制,但并不受束缚。 山自青,水自绿:山水自然景色是那么的美丽。 从来饥饱不相干,幻泡影中休碌碌:从今以后,无论饥饿还是饱食都不会有关系了,因为这一切都如泡影般虚幻。 单单赢得这题目:只有这个“题”,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允宽上人 初无允诺,宽著程限。 一似跳黄河,尽力要合眼。 跳过跳不过,直要横担板。 南北天高云淡淡,渔歌秋色晚。 注释: 1. 允宽上人:这是对一位叫做允宽的和尚的称呼。 2. 初无允诺,宽著程限:起初,允宽没有承诺,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期限。 3. 一似跳黄河,尽力要合眼:他就像跳跃黄河一样,全力以赴想要闭上眼睛。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无尽的艰难和挑战。 4. 跳过跳不过,直要横担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唐代诗人。他早年出家为僧,但后来还俗,与孟郊齐名。他的诗作以五言为主,题材较狭窄,多写荒凉冷寂的景象,内容大多寄托着对社会的不满,流露出悲凉凄苦的情绪。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野鸟山花能说法,茂林修竹是参徒。 野鸟山花可以说法,茂林修竹可以作为修行的对象。这里的“法”是指佛法或者修行的方法。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传义上人的直指之道,是不能用言辞来传授的。他不讲求文字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来显现他的教义。他行走万里,却从不挂一丝片云,就像一亘白日青天一样明亮。他的言行中有着深深的寓意,而他的言语却总是简洁有力,没有多余的言辞。他是在用理事双遣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教义,这种表达方式就像是木头碌碡一样朴实无华,但却有着深厚的哲理。 赏析: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诗句解析: 如山上人 绝毫绝釐,如山如岳。 万里高飞,遥空一鹗。 见不到处,天涯海角。 智不及处,大圆满觉。 西风萧条黄叶落,古殿深沉撼金铎,却悔当初赚行脚。 译文: 像山上的人那样,断绝一切杂念,如山之坚,如岳之峻。 万里飞翔,高翔于天际,如同一只翱翔的鹰。 看不到的地方,是天涯海角。 智慧达不到的地方,才能达到圆满的觉悟。 西风萧瑟,黄叶飘落,古殿深沉,钟声撼动
师亮禅者 忆昔西山亮座主,曾有虚空解讲语。 唤得回头是马师,规鉴丛林照千古。 上人学禅不学教,禅教初无二门户。 一拳打破太虚空,知音不在频频举。 注释: 1. 忆昔西山亮座主:回忆起昔日在西山的亮座主。 2. 曾有虚空解讲语:曾有一个虚空的解释和讲解。 3. 唤得回头是马师:唤起了回头就是马师的领悟。 4. 规鉴丛林照千古:规正并照亮丛林中的千年。 5. 上人学禅不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