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双庵鹘壁巅,妙高峰顶四禅天。
梦魂似亦曾招手,千里犹堪论比肩。
渌水白云同一妙,苍松翠竹自相鲜。
谁能为作虎头画,传与人间五百年。

《再用韵戏作二庵图》是宋朝诗人饶节的作品,全诗如下:

人说双庵鹘壁巅,妙高峰顶四禅天。梦魂似亦曾招手,千里犹堪论比肩。渌水白云同一妙,苍松翠竹自相鲜。谁能为作虎头画,传与人间五百年。}
这首诗描绘了两座山峰的独特美景和自然之美,以及作者对这种美景的赞叹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及注释:

一、诗句注释

1. 人说双庵鹘壁巅

  • :指描述或说明。
  • 双庵:指的是两座小庙或寺庙。
  • 鹘壁巅:形容山峰陡峭,形状像鹘(即鹰)的背部,也称为鹫峰。
  • 鹘壁」:在古代文献中,“鹘”通常用来指代鹰,而“壁”则是山崖的意思。整个词语形容山峰陡峻如鹰的背部。

2. 妙高峰顶四禅天

  • 峰顶:山峰的最顶部。
  • 四禅天:佛教术语,意指四种清净无染的境界,即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修行层次。

3. 梦魂似亦曾招手

  • 梦魂:梦中的灵魂。
  • 曾招手:曾经被召唤或示意。
  • 千里犹堪论比肩:即使距离遥远,也可以相提并论,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地位或重要性相当。
  • 论比肩:相比,可以并肩作战。这里比喻两者虽远但重要程度相同。
  • 渌水白云同一妙: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谐。渌水和白云都是自然界的美好象征。
  • 苍松翠竹自相鲜:形容树木苍翠,色彩鲜艳,各自保持其特有的美态。
  • 虎头画:一种以虎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这里的用词带有一种夸张,意在强调画作的生动和震撼力。

二、译文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视觉和嗅觉意象,将两座山峰与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诗人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美,还表达了自己对这些美丽景观的赞美和向往。整体上,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三、赏析

1. 艺术特色分析

  •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如“鹘壁巅”和“四禅天”等,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
  • 诗中的自然描写细腻而生动,如“渌水白云同一妙”和“苍松翠竹自相鲜”,这些描写不仅捕捉了景物的真实之美,还赋予了它们更多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意味。

2. 情感表达深度

  • 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投射。通过对山峰的赞美以及对梦境的回忆,诗人传达了对自由、宁静和超越世俗追求的渴望。
  • 诗中的“梦魂似亦曾招手”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脱。
  • “论比肩”和“虎头画”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文化成就的崇敬之情。
  • 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美学追求和心灵境界的深刻思考。

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情感表达和哲学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的探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和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