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巍临汉水边,从来谈舌自摩天。
华公不用徒辞位,哙等何堪复比肩。
他日屡藏闾里骨,而今时纵校人鲜。
庞公父子皆知道,试问王家三少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诗句解读
  • “高阁巍临汉水边,从来谈舌自摩天。” 描述了一座高大的阁楼屹立在汉水的岸边,其上之人的言语仿佛能触及天空。
  • “华公不用徒辞位,哙等何堪复比肩。” 表达了华公(指古代的智者)无需再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智慧,而那些只能空谈的人则难以与之并肩。
  • “他日屡藏闾里骨,而今时纵校人鲜。” 暗示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价值的遗骨被埋藏,但在当今社会,即使是有学问的人也显得寥寥无几。
  • “庞公父子皆知道,试问王家三少年。” 称赞了庞公及其儿子都懂得道理,并借此提问,询问王家的三位年轻人是否有所领悟。
  1. 译文
  • “高阁矗立在汉水之滨,自古以来,人们的辩论总能触及天际。”
  • “华公无需再用言语来表达自己,而像樊哙那样只会空谈的却无法与华公相提并论。”
  • “将来会有更多的遗骨被埋藏于乡间,但如今社会上即使有学者也显得稀少。”
  • “庞公和他的儿子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不知王家三位年轻的学子是否也有这样的认识?”
  1. 关键词注释
  • “华公”指的是古代的智者或圣人,这里可能借代为真正的大智者。
  • “樊哙”是古代的一个勇猛将领,此处用来形容那些只知空谈、不务实事的人。
  • “庞公父子”指的是庞统和庞德公,他们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士。
  • “王家三少年”可能是诗中提及的王氏家族中的三个年轻成员。
  1. 赏析
    该诗通过对比古今、贤愚,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篇诗歌作品,更是一种社会批评和自我反思。通过对古人的智慧和行为的赞美,以及对现代学者和年轻人的期待,诗人希望引起人们对知识和道德的重视。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珍惜知识和人才,避免虚度光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