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敲门惊隙尘,开门随处得清新。
独怜桂子花开处,不见题诗病道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并分析诗中的重要信息,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注释进行分析。“剥啄敲门惊隙尘”,“剥啄”指用瓦片敲打门,形容声音清脆。“开门随处得清新”,说明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感到十分新鲜,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颔联写诗人游览龙山胜相寺时的感受。“桂子花开处”,“桂子”,即桂花。“不见题诗病道人”,意思是说在桂花盛开的时候,诗人却看不到题写有诗词的道士,由此可以联想到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李白曾作《月下独酌》四首,其中第二首中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句子,这里诗人借李白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最后两句写诗人游览龙山胜相寺时的感受。“无求作诗纪事次其韵三首”指的是作者游览胜相寺时写下了《游龙山胜相观丈六金铜像历诸小刹无求作诗纪事次其韵三首》这首诗。
【答案】
译文:
敲着瓦片敲门声惊动了灰尘,推开房门处处都有清凉之感;唯独喜爱桂花开的地方,却没有看到题诗吟诵的道士。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游览胜相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首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和目的,二句交代出游的路线。第三句是全诗的重点部分。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游山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而这三句却是诗人的内心活动,他通过敲门和闻香,感受到了一种清新的气氛,但当他推开房门进入后院,看到的却是一片宁静、清幽的景象,没有听到任何嘈杂的声音,也没有见到任何人。这种反差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于是他决定去探寻原因,于是第四句就出现了。这一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也是他内心活动的具体体现。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自己的观察,写出了他对环境的独特感觉,表现出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桂子花开处”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的抒情所在。这里的“花”是指桂花树。“桂子花开”,是诗人在游览胜相寺时所看到的景色。“不见题诗病道人”,是诗人的抒情所在,也是全诗的高潮。这里的“病道人”是诗人自指。“不见题诗”是说没有看到题写有诗词的道士,而“题诗”则是诗人所期望看到的,因为“诗言志”,诗歌是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不见题诗”是诗人的遗憾所在。“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痛苦”或“苦恼”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因疾病而生病”。诗人通过这一层意思,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