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题诗处,轩窗一室明。
游人闲半日,老子乐馀生。
碧落云无影,清风竹有声。
自言身后事,龛塔已圆成。
过净慈寺,没有看到傅无文竹院的题诗处。
轩窗明亮,一室清静。
游人闲居半日,老子乐度余生。
碧落无云,清风有竹声。
已圆龛塔成。
李涉题诗处,轩窗一室明。
游人闲半日,老子乐馀生。
碧落云无影,清风竹有声。
自言身后事,龛塔已圆成。
过净慈寺,没有看到傅无文竹院的题诗处。
轩窗明亮,一室清静。
游人闲居半日,老子乐度余生。
碧落无云,清风有竹声。
已圆龛塔成。
展开此卷便开颜,十老诗无一字閒。 多少工夫难及处,几年吟得到其间。 诗句解析 1. “展开此卷便开颜”: - 意义:意味着一旦看到诗稿,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感。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以及阅读后的心情变化。 2. “十老诗无一字閒”: - 意义:强调这首诗的内容充实、没有空白或冗余的部分。 - 情感表达:表明诗人对诗歌内容的严谨态度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3.
【注释】 诗债: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体验所形成的情感。 白头:指年老。耸吟肩:形容白发苍苍的老者仍勤于作诗。 如何黑发人先死,地下修文爱少年:作者感叹,如果自己能活到老年,就会像杜甫一样,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赏析】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生命有限的认识。首句“诗债”即指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情感负担,他深知自己的作品是时代的见证,因此无法摆脱这种责任
【注释】: 1. 异乡飘泊暂归来,独上芜城望一回。 - 异乡飘泊:指长期在外漂泊。 - 芜城:即今江苏扬州市古名。 - 独上:独自登上。 - 回:一、回顾;二、旋转,这里指环顾四周。 2. 三十年前人已往,楼台不是旧楼台。 - 三十年前:三十年之前,意指过去的三十年。 - 人已往:人们已经离开。 - 楼台:古代建筑的台基和楼层,泛指高楼大厦。 - 不是旧楼台
【注释】 杂兴:即《田家词》,写农民的劳动生活。弹丸弩矢取飞禽,射鸟时用弹丸或弩矢。端亲:指侍奉双亲。望远林:望见远方树木。百发少曾能一中,百发百中,意谓百发百中。可怜轻动杀生心,可惜轻易地动了杀生的念头。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射猎的乐趣与对生命的珍重的矛盾心情。首句写打猎,次句写狩猎后归来,三、四句写打猎时的心境。 前两句是说打猎,“弹丸”是指弹弓,“弩矢”指弩
我于推步亦留心,造化无逾碧玉经。 翻译: 我对于天文学也颇有研究,大自然的奥秘无人能及 何日酒星离命度,且教老眼几时醒。 注释: 何日酒星离命度,且教老眼几时醒。 赏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深敬畏,以及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和执着
【注释】 雅:指正统的、高雅的。造物:造化,自然。嗔:怒。淹屈:受屈。一脉:一宗,一派。得名:得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物抒怀。首联写诗人对“雅道”的看法,认为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统治者所左右的,也不会为贫富所左右。第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写自己的感慨。“雅道终为造物嗔,不教淹屈定教贫”,意思是说: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统治者所左右的,不会为贫富所左右的,而那些平庸的东西
【解析】 此题为鉴赏题,要求考生对所选古诗进行赏析。首先要指出本首诗的体裁是七绝;然后要分析全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最后还要指出本题的解答要点。 【答案】 (1)“自古兴衰皆有数”一句,点明题旨,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之情。 (2)“移来旧碣作新碑”一句,写诗人将原来已磨去的石碑移走,而用新的石碑取而代之。这里既指字面上的更换,也暗含了人事的变化。 (3)“少年会见重磨日”一句
过冷泉亭 绿影浮阴玉一渊,吟翁同立石阑边。池中石与诗中字,知是几年磨得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冷泉亭。诗人顾逢以“过冷泉亭”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冷泉亭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绿影浮阴玉一渊:绿影浮动在寒冷的泉水中,如同玉石般清澈。这里的“绿影”指的是冷泉亭周围的树木和植被
【注释】曲院:即曲江,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北山老子:指杜审言。老子:对人谦称自己的姓。破屋斜:指杜审言晚年的住所。 【赏析】此诗是杜甫晚年怀念好友杜审言而作。杜甫在长安时曾与杜审言同游曲江,并有《曲江对雨》诗,后杜被贬,两人天各一方。杜甫晚年流寓成都草堂,偶至曲江一带,触景生情,遂作此诗。 首句“曲江犹存”点明题意。诗人首先来到友人故居,发现曲江尚有遗迹。“犹存”,即“尚存”,犹有其地
【注释】檐:屋檐。啾啾:鸟鸣声。无歇时:不停息。衔:用嘴接住食物喂给小鸡、小鸟。子母:指雏鸟和老鸟儿。东西:这里指飞向不同的方向。 译文: 在屋檐下,小雀们叽叽喳喳,不停地叫着。它们几次衔来食物,喂给正在孵化的小鸡或小鸟。等到它们长出丰满的羽毛,就各自飞向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麻雀哺育小麻雀、自己又去觅食的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麻雀的勤劳精神。 首句“檐雀啾啾无歇时”
【注释】 过叶苔矶:经过叶苔矶这个地方。叶苔矶:地名,在浙江桐庐县西。故居:旧居。有感:有感怀。 天井坊中:指叶苔矶附近的天井街。天井坊:地名,在叶苔矶附近。过:经过。 令人忆故知:使人想起过去的朋友。 几回上心处:几次登上高处思考。心处:心中。 诸老:许多朋友。倚楼时:登高远望的时机。 负暄稿:写诗作文。负暄:晒太阳取暖,这里指冬天写诗作文章。 谁传咏史诗:是谁把咏史诗传给我的? 坐间年最小
【注释】 门外:指诗人的住所外。喧车马:形容来者众多,车马声嘈杂。陋巷:贫穷人家居住的地方。屈三老:屈尊拜访三位年老有德之士。逍遥祠宇:诗人自号“逍遥子”,此处指其居所。容邈:徐容斋的字。精神:这里指诗人的精神风貌。 【译文】 门口车马喧哗,邻居们都被这热闹的气氛所感染;大家争着怀疑是来访一位贫穷的诗人,而不是来到一个简陋的巷子里。他们枉驾到我这里来,屈尊拜访我,我开樽(即设宴)招待他们
【注释】 ①过:拜访。沈东林:人名,生平不详。②青竹坞:地名,在今浙江桐庐县境。③白莲人:指隐者、僧人等。④留客:留客人住宿。⑤贫:指贫穷。⑥花木四时春:指园林中的花木一年四季都盛开着。 【赏析】 《访沈东林》是一首写访友的诗,诗人与好友在深山老屋中相见,友人居处清幽,无车马之喧,只有竹林和莲花相伴。诗人在友人那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并写了一首诗寄给友人。这首诗表达了他与友人相知相惜的情谊
诗句解释及赏析: 徐行策瘦筇,不觉过层峰。 - 徐行策瘦筇:缓慢行走在用瘦长的竹竿作杖的步态。 - 不觉过层峰: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层层山峰。 隐者在何处,白云知几重。 - 隐者在何处:在询问或想象那位隐士的位置在哪里。 - 白云知几重:比喻隐者就像云层一样深不可测,难以捉摸。 细泉鸣碎石,远籁起高松。 - 细泉鸣碎石:形容小溪流水声和石头碰撞发出的声音。 - 远籁起高松
满眼都是诗意,诗成稿子自然添。 好山长在眼前,终日不垂窗帘。 风度云行水,鸟随花堕檐。 炉香窗下坐,飞絮上书签。 注释: 1. 满眼皆诗料:眼里看到的都是诗的材料。 2. 诗成:指写好了诗。稿子:未发表的诗文稿件。自添:自己增加。 3. 好山长在:形容山美得让人看不够。 4. 垂帘:垂下帘子遮挡阳光或遮蔽视线。 5. 风度:风采;风度翩翩。 6. 云行水:像云一样行走在水中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著名篇名句,题材相对分散,名句出处也多为集中的文段,考生应借助于文选,将相关句子在考卷上一一对应,得出答案。本题属于直接默写,考生只要平时加强记忆,注意字形书写,准确书写出字词的含义,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①萧然一弊庐:简朴的居所。弊庐:简陋的房屋。②门巷似樵渔:门前的小路和巷子好像山间小溪一样。③鸡犬情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