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矫虎臣,捍城于并。
殚其智力,为国长城。
攻逾两时,敌不能乘。
无食无援,百雉乃倾。
负像赴水,义不苟生。
大节卓伟,千载光明。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诗作,整体把握诗中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原文,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环境来分析,答题时应注意选项中的表述和具体诗句是否相符。

(1)

“河东马步军副总管王公”是这首诗的标题。“王公”指的是诗人自己;“河东”指的是地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县境内;“马步军”指的是骑兵、步兵部队的总称。

(2)

第一句写王公率领军队守卫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保卫国家。

(3)

第二句写王公用尽了全部智慧力量来保卫国家,就像长城一样坚固。

(4)

第三句写王公的军队攻战了很长时间,敌人无法利用有利时机进攻。

(5)

第四句写王公的军队粮食缺乏,又没有援兵,城墙上的雉堞被敌军攻破了。

(6)

第五句写王公背着像形的木偶投水自杀,他宁死不肯苟且偷生。

(7)

第六句写王公坚守大义,表现出他的崇高气节。

(8)

最后一句写王公的气节卓异伟大,光耀千秋万代。

【答案】

译文:王公是河东马步军副总管,他率军守卫着并州,保卫国家。王公用尽了全部的智慧力量来保卫国家,就像长城一样坚固。王公的军队攻战了很长时间,敌人无法利用有利时机进攻。王公的军队粮食缺乏,又没有援兵,城墙上的雉堞被敌军攻破了。王公背着像形的木偶投水自杀,他宁死都不苟且偷生。王公坚守大义,表现出他的崇高气节。王公的气节卓异伟大,光耀千秋万代。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赞扬王公的气节的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国难当道的悲愤之情。首联点明王公的身份地位和所肩负的责任。颔联通过描写王公在战争中的表现,歌颂了他保卫国家的英勇行为。颈联进一步描写王公的困窘情况,表现了他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末联则以议论的方式结束全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