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册伊何,镂玉垂鸿。
维宝伊何,范金钮龙。
翊以𣊎御,间以笙镛。
谁敢不恭,天子寔从。
【注释】
维(wéi):句首助词。
册伊(yī)何,镂(lòu)玉垂鸿:把册书放在宝匣里。镂玉,指用玉石雕刻;垂鸿,指大雁飞翔。
维宝伊何,范(fàn)金钮龙:用铜铸的龙钮在宝匣上。范,指铸造;钮,即“钮”,古代一种扣合器物的小环。
翊以𣊎御(chì),间以笙镛(yōng):以礼乐辅佐天子。𣊎,同“扆”,古代帝王坐卧时屏隔的屏障。𣊎御,指辅佐天子。间以笙镛,指用管弦乐器辅助天子。
谁敢不恭,天子寔从:谁能不恭敬呢?天子确实跟随。
【译文】
册书和宝匣放在一起,上面雕着玉饰、挂着垂鸿。
铜铸的龙钮放在宝匣上,上面刻着金饰。
辅以仪仗和音乐,使天子高兴而归。
谁还能不恭敬地接受呢?天子当然跟着走啦!
【赏析】
乾道七年(1171)十二月,孝宗为太上皇后上尊号,太上皇帝下诏,命大臣撰文,作《正安》等十一篇。此诗是其中之一。诗写太上皇后受册宝,群臣朝见,天子侍立的情景。全诗八句四平韵,每句一韵,押“东”韵。
开头两句“维册伊何”,交代了册书和宝匣的内容。“册”,古时文书之统称,如“策封”、“册封”、“制书”等。“伊”字,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表示肯定的语气。
“镂玉垂鸿”,写册书的制作工艺。这里所说的“镂玉”,是指用玉石做装饰。“垂鸿”,比喻册书上的飞白纹样。
“维宝伊何”,写宝匣的制作工艺。宝匣是用铜做的,上面有龙钮。“范金钮龙”,指的是铭文铸刻在龙形钮上。
第三、四两句“翊以𣊎御,间以笙镛”,“间”通“鉴”。“𣊎”,指屏风,也指帝王坐卧时所设的障蔽物。这两句写君臣相随而行,以礼乐相随,表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𣊎御”,意为“辅佐”。
末二句:“谁敢不恭,天子寔从”,“谁敢不恭”是反诘语。意思是说,谁还能不恭敬地接受册宝呢?“天子寔从”是陈述语。意思是说,天子确实跟着来了。这二句是作者对于当时君臣关系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在于它采用了赋体的形式来叙事,叙述的是一次册宝仪式。这种形式,与一般的赋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对人物的描绘与议论,也没有对景物的描写,只是通过记叙事件来反映当时的政治气氛,所以叫“赋体”。但是,赋体也有它的长处,就是语言富于变化,音节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很能吸引人。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淳熙二年(1175)十月,孝宗为太上皇后上尊号之前。淳熙三年(1176)二月,孝宗为太上皇后上尊号,太上皇帝下诏,命令大臣撰写《正安》等十一篇。这是其中的第九篇,题目为太上皇后受册宝,臣子朝见,天子侍立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