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如蓬,面如垢。万事俱忘,心无尘垢。恣情慵、放肆婪耽,乞残馀展手。
幸知无,宁著有。无无亦无,神丹无漏。访蓬莱、功满三千,得缦垂云袖。

【注释】

清心镜:指佛家所说的“清净之心”。

头如蓬,面如垢:形容人的容颜丑陋。

万事俱忘,心无尘垢:指人心境宁静,无所牵挂。

恣情慵、放肆婪耽:任意放纵。

乞残馀展手:乞求剩余。

幸知无,宁著有:幸运地知道没有,宁愿有所作为。

无无亦无:即“无”,表示否定。又作“无名”。

神丹无漏:道家所说的长生不老药。

访蓬莱:到蓬莱山去。传说中海上三座神山之一。

功满三千:功德达到三千年。指修炼成仙。

得缦垂云袖:得到飘拂的袖子。缦,同“曼”。

【赏析】

《清心镜》是一首道教诗词。诗中通过描写一位道士在修行过程中的心态变化,表现了其对道教修炼和人生态度的理解。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开头两句:“头如蓬,面如垢。万事俱忘,心无尘垢。”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位道士的外貌和心境。他的头如同蓬松的草堆,面色如同污垢覆盖,这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他邋遢的形象,也隐喻了他内心的空虚和迷茫。他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再关心,只有内心的清净才是他所追求的。这种心态的变化正是他在修行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的。

诗人描述了这位道士的放纵行为:“恣情慵、放肆婪耽,乞残馀展手。”他任性而为,放纵自我,尽情享受眼前的快乐。这种行为虽然看似潇洒自在,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和放弃。他不断地索取,直到手中只剩下残渣剩饭。这种贪婪的行为也是他内心空虚的表现,他并没有真正的满足和幸福,只是暂时麻痹自己而已。

这位道士并未因此而停止脚步。他仍然保持着对世界的渴望:“幸知无,宁著有。无无亦无,神丹无漏。”他庆幸自己知道这一切的虚无,宁愿有所追求。他认为,即使什么都没有,也是一种无,也是一种虚无,而这种虚无才是真正的真实。他追求的是长生不老的神仙之术,希望能够达到“神丹无漏”的境界。这种追求既是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也是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诗人描述了这位道士最终的成功:“访蓬莱、功满三千,得缦垂云袖。”他终于找到了蓬莱山,完成了自己的修行目标。他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因为他成功地达到了“功满三千”的境界。同时,他也得到了飘拂的衣袖,象征着他的成功和荣耀。这是对他一生努力的总结,也是对他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整首诗通过描绘这位道士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于道教修炼的理解和追求。他经历了从无知到有知,从放纵到自省,再到成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