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念破清斋。贪爱必为灾。灵明何事别三台。窃蟠桃、非止两三次,因谪降,出蓬莱。
岂比栋梁材。仙质肯尘埋。大罗天上好安排。炼金丹、九转功成日,重去也,免投胎。

注释:

清心月:以月为清心之象征,寓意心境清净。

起念破清斋:指因为思念而破坏了清净的修行环境。

贪爱必为灾:贪图享乐必然会带来灾难。

灵明何事别三台:灵明是指人的本性或本心,三台是道教中对天、地、水三才的统称。这里说,人的本性或本心与天、地、水三才不同,应该保持独立。

窃蟠桃:指偷吃仙家的食物。

非止两三次:不止两次三次。

因谪降,出蓬莱:指被贬谪后从仙境下凡。

岂比栋梁材:难道比得上建造房屋的栋梁材料。

仙质肯尘埋:仙家的身体怎么能被尘世所埋没?

大罗天上好安排:在大罗天(道教所说的最高神界)上好好地安排自己的事情。

炼金丹、九转功成日:修炼金丹,九转功成之日。

重去也,免投胎:再次回到人间的时候,就不用再投胎了。

赏析:

这首诗以“清心月”为题,寓意着诗人在修行道路上的反思和觉悟。诗人以明月为喻,表达了自己的清心寡欲,不慕名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首句“起念破清斋”,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渴望修道成仙,又担心失去世间的繁华和安逸。这种矛盾心理,正是许多修行者共同经历的困境。

次句“贪爱必为灾”,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欲望的看法。他认为,过度的贪恋和追求,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和不幸。这既是对个人修行的提醒,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

第三句“灵明何事别三台”,则将问题引向更深层的探讨。诗人认为,人的本性或本心与天、地、水三才不同,应该保持独立。这里的“三台”,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天、地、水,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精神世界。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的深度思考。

接下来的内容,诗人继续展开他的思考和论述。他批评那些贪图享乐而忽视修行的人,认为他们虽然拥有华丽的外表,却无法抵挡命运的打击。而那些被贬谪后仍能保持清心寡欲的人,则被视为真正有德行之人。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用“岂比栋梁材”和“仙质肯尘埋”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仙家的身体不会被尘世所埋没,反而应该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品质。至于再次回到人间时,就不用再投胎了,这是对他修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清心之旅,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之道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的诗句简洁明了,寓意深远,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